01从叛逆背后,看见孩子的诉求

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解决孩子的青春期问题:

1. 孩子叛逆、沉迷游戏,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跟我们也不说话,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2. 孩子厌学,还学会了抽烟和喝酒,怎么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

3. 孩子和异性同学走得很近,担心早恋会影响升学,该怎么跟孩子说?

想要解决孩子青春期的种种问题,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症结才是关键。

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跟我说,她和妈妈晚上吵得很厉害。

起因是自己月考排名下滑,下周又要期中考了,但自己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前两周一直忙于体育节的报名、入场式排练、组织锻炼等工作。

结果有一天晚上,妈妈对她月考的成绩表示不满,并要求她不再担任体育委员,专心学习。但是,运动是她一直的爱好,她不仅是班里的体育委员,还是校学生会体育部的干事。

父母眼中影响孩子学习的东西,其实常常是孩子的梦想和希望。

在女儿的反抗中,妈妈不但没有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不断威胁女儿,更是加剧了青春期孩子反抗叛逆的程度。

有时候,父母适当地示弱,不仅仅是平息争端,而是给孩子、给自己一个思考、反省的机会。

后来我了解到,孩子爸爸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这个爸爸并没有摆出强硬的姿态,一同对抗孩子,而是给孩子留下喘息的空间,并坐下来和女儿去聊母女两人的关系。

这位爸爸,聊到了妈妈的担忧,聊到了自己学生时代成绩滑坡的遗憾,最后聊到还是要以学习为重,不看这次月考成绩,但是要把期中考的成绩作为是否辞去班委工作的衡量标准。因为,明年这个女孩就要上高三了。

女儿听过爸爸的分析后,也能慢慢去理解妈妈,而理解是所有关系的前提。

这样的理解是发自肺腑的认可和接受,而不是在强势的打压下被迫屈服。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怎么教育(青春期叛逆至少分三类)(1)

青春期叛逆至少分三类!提前了解,不要错失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认可和接受,才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家长需要知道,孩子青春期出现种种问题,并不是代表孩子要远离你。相反,孩子正是通过这些不正常的信号在向你求救——他想要用更好的方式和你相处。

父母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但不会解决孩子的种种问题,反而会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追求自己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

这两种心态作用之下的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自己的设想去生活。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自从孩子进入初中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常常想摆脱父母。

如果这时家长还不厌其烦地叮咛、批评、管束,孩子就会厌烦,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情绪。

尤其当父母在孩子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专家建议,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父母应避免简单粗暴,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怎么教育(青春期叛逆至少分三类)(2)

青春期叛逆至少分三类!提前了解,不要错失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02叛逆其实是个好开始

父母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更是求知的动力。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决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叛逆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孩子不经历叛逆,就意味着没有真正长大。

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叛逆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

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提高。叛逆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家长反抗的资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所以说,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叛逆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

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结果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同一性早闭”。这样的孩子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他们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因此,鼓励孩子叛逆,就是认同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

孩子需要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需要提高自我贯通的能力,需要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而叛逆,正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

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

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叛逆、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叛逆是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

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

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叛逆其实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

在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在青春期顺利完成从依恋到自主的转变,对孩子未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十分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怎样理解他人,这都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而较亲密的友谊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际交往比较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都很重要。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怎么教育(青春期叛逆至少分三类)(3)

青春期叛逆至少分三类!提前了解,不要错失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03顺利渡过叛逆期的三个关键

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好的结束。

虽然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但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家长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应该学会一些应对方式,抓住肯定、调整和对症下药这三个关键词。

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开始。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规矩,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

得到父母的认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叛逆了,起码程度不会更深。

要以叛逆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

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

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规则和做决定时要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听取并接受孩子的意见,并对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释,说明原因。

先了解孩子的叛逆类型,再对症下药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

暴躁型——对父母、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

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沟通,对事情漠不关心,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

阳奉阴违型——当着大人的面赞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为表现却相反,父母说什么都表面答应,但是依旧我行我素。

对不同类型的叛逆行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

对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

对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沟通;

对阳奉阴违型叛逆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真诚。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怎么教育(青春期叛逆至少分三类)(4)

青春期叛逆至少分三类!提前了解,不要错失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弄清楚孩子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难关,也能够巩固和增进亲子关系。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会给孩子一生埋下难以愈合的伤口,而父母也会错过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