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标题,是以前一个在公司做的同事扣扣签名上的。他是打工作家,前阵子因癌去世。同事里认识他的,便说到了他这条签名。

摸兄查了下,这话的出处,是《朱子语类》。此书是宋代大儒朱熹与其学生的问答语录汇编而成。当然,此类书籍,大家听得更多的,应该就是孔子及其弟子对话录《论语》了。

在书里,有如此一句——“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谁说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1)

为免断章取义,摸兄多下了两手,把原文寻来看了一看,原来,他这话,是在与弟子讨论孟子思想“求放心”时讲的。

求放心啥意思呢?是指通过道德修养,找失去的良心或者说仁心找回来。

如此一来,难怪朱熹要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了。因这话,正与其放心意思类似,都是劝人向善嘛。

但摸兄又要说个故事,以讲明,这种话,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在历史上经过了千锤百炼,完全符合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这事其实并没有多少情节。讲的是,自东汉,佛教传来中国之后,要适应中国才能生存下去啊。如何适应?我们晓得,和尚尼姑,得在庙里庵里吃斋念佛,不近色欲,长伴青灯,这种生活,是普通人能忍受的吗?但高僧们又想自己的信仰,能够让更多人知道,以普渡众生,乍办?那就只有变通,不是民众来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民众。因此,也就有了带发修行,也就有了初一十五,念念经就能得到保佑,更进一层,甚至在危险之中,你叫一句阿弥陀佛,也可以“得救”。若此,用一种十分简便又不会对原来的生活有太大冲击的方式,适应了中国人,终变为与中国本土的儒、道并列的大教。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谁说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2)

写到这,也许有人要问了,摸兄你到底想说什么?我说的,就八个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

扣扣公众号 历史与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