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金花,清末民初名妓,被称为“中国第一乱世佳人”她的一生可以称为 谜一样的女人。

赛金花留在世间的照片不多,但透过张张黑白照片还是能看出她容貌端庄,眉眼之间尽显灵秀妩媚之气,虽然是年少即沦为风尘女子,但是赛金花却没有妓女身上那种一眼就看出的污浊之气,反而透出一股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气质。

赛金花原名为赵彩云,又名傳彩云,安徽黟县人。出生年份大概在1872年左右。因家道中落幼年时即被卖到苏州的 “花船”上为妓, 1887年(光绪十三年)被前科状元洪钧看中,娶为三姨太,为她改名为洪梦鸾。

当时洪钧已年届五十,对这个十几岁的小妾极为宠爱,新婚不久,洪钧奉旨出使俄、德、奥、荷四国,赛金花以公使夫人身份随同出访。在欧洲出使期间,赛金花以外交官家属的身份,到过圣彼得堡、日内瓦等地,周旋于德国的上层社会。会见德俄皇室,参加皇亲国戚宴会,拜访过德国的威廉二世和奥古斯塔.维多利亚皇后。见过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还与后来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相识。

赛金花国学(绝代红颜乱世佳人)(1)

赛金花凭借美貌和智慧,在欧洲上层社会如鱼得水。赛金花与洪钧在德国柏林居住了三年,赛金花生下一女取名德官,这是赛金花唯一的孩子。

1892年(光绪十八年)11月,洪钧任满回到上海,任兵部左侍郎,与赛金花居住于京城邸宅。

1893年,洪钧因病去世。洪府的大夫人认为赛金花的身份有辱门庭,于是将她逐出家门。无奈的她只能重操旧业,到天津组建“金花班”。

跟随洪钧旅欧三年,她不仅学会了西式礼节,对德语、英语的日常对话也应付自如,加上在洪钧身边耳濡目染,自己也学会了吟诗写字,使她的见识气质大大超出一般妓女。

后来她在上海开设了“书寓”,所招女子均要求懂得交际规范,精通弹唱,书寓里的陈设布置也讲究高雅,只卖艺不留宿。

赛金花国学(绝代红颜乱世佳人)(2)

后来赛金花迁至京城,与京城名儒,巨商卢玉舫结拜,排行老二,自称“赛二爷”,芳名远播。

当时,赛金花行为大胆豪放,经常身着男装在街上骑马,招摇过市 “胆大妄为”之举和不同凡响的人生阅历常引起街谈巷议。加上 “状元小妾”和“公使夫人”的身份,使京城里达官显贵都对她仰慕不已,无不想一睹芳容。

1900庚子年间,天津爆发义和团运动,慈禧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北京城乱成一团,老百姓流离失所,惨遭奸淫掳掠,朝不保夕!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开始大力搜剿义和团,北京城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人们纷纷关门闭户、惊恐异常。

烧杀掳掠之余,大兵们为了发泄欲望,开始在北京城里寻花问柳。一天,赛金花在北京南城避难,德国兵破门而入,大肆抢掠,赛金花见士兵操着一口德语,马上拿出在她在德国期间与皇室及首相的合影,德国兵一见不敢造次,引她与八国联军德国元帅瓦德西相见。

瓦德西在德国时就与赛金花相识,今日一见对她热情款待,士兵更是对这个会说德语的东方女子充满好奇。

因老百姓惧怕洋人,粮铺商肆家家关门闭户,瓦德西请赛金花到城里代为采买粮食等军需用品,听说赛二爷从中作保,百姓才敢开门卖粮。赛金花还给这些商家都插上德国旗子,免得再受士兵欺扰。

赛金花国学(绝代红颜乱世佳人)(3)

八国联军在京城肆意奸淫妇女,赛金花索性挂上招牌,干起老本行,让她的同行姐妹侍奉这些洋鬼子。

赛金花能跟洋鬼子说上话令京城人们刮目相看,京城王公子弟争相讨好她,使得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各种传言络绎不绝。有人说她和瓦德西经常在街头骑马并辔而行,赛金花更是在街头看见洋兵戕害百姓,常尽力阻拦,救下了不少人。

那边慈禧和皇帝不顾百姓仓惶出逃,这边老百姓纷纷传说赛金花救北京城,慈禧太后颜面尽失。给赛金花安了一个莫须有的“虐婢致死”罪名,将其关进了大牢。金花班”被迫解散。

1903年,赛金花因“虐婢致死”的官司,被遣回原籍苏州,后来又去上海开书寓谋生。

1913年夏,江西都督李烈钧发起“二次革命”讨袁,江西民政厅长魏斯炅是李烈钧的心腹干将,讨袁失败后魏斯炅逃到上海,结识了赛金花。赛金花帮助他乘轮船逃往日本。

1918年魏斯炅重返上海,明媒正娶赛金花,李烈钧作婚礼主持。虽然魏斯炅在江西老家已有一妻一妾,但他一直称赛金花为魏夫人。婚后魏斯炅给赛金花取名“灵飞”,赛金花至死以“魏赵灵飞”自称。

赛金花国学(绝代红颜乱世佳人)(4)

1900年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射杀,德国以此要挟,不依不饶,提出许多苛刻条件。李鸿章谈判久攻不下,于是请赛金花作说客,劝说公使夫人同意在东单克林德遇刺处建牌坊,以此作为道歉。一战胜利后。北洋政府把牌坊移到中央公园,建立公理战胜坊,专门给魏斯炅、赛金花发了请帖出席落成典礼。

1921年7月,魏斯炅因病去世。魏斯炅去世后,55岁的赛金花搬出魏家,居住于天桥居仁里。此时赛金花已人老珠黄。

1935年,左翼剧作家夏衍在上海避难,期间他创作了多幕话剧《赛金花》,借古讽今,抨击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剧本一炮而红。当时正值“九一八”,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广受舆论抨击,而赛金花阻止八国联军暴行的传奇,刚好对现政府构成绝妙的讽刺。张学良曾携赵四小姐去看望赛金花,说她是一美遮百丑,“荣华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唯有爱国壮举永垂青史”。

赛金花国学(绝代红颜乱世佳人)(5)

1936年冬赛金花在北平凄凉死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的赛金花,在贫民区生活了15年,几乎无人知道,这个穷困潦倒看上去与普通人毫无二致的老妪,就是当年那个大名鼎鼎的“护国娘娘”。只是从她眼角眉梢偶尔闪过的一抹清灵之气中,能感受到她不同凡响的人生。 

赛金花去世后葬于陶然亭,画家齐白石为她书写墓碑。齐白石倾慕赛金花的为人,本打算死后也葬在那里,与其相伴,但其后未能如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