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着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虔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圣域矣。

般剌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一、搓膀腕法

或坐、或站、或蹲立,姿势自选,先伸左膀,用右掌及虎口握住左膀、肘、腕关节,用力搓之,由渐而增。初时,以十数把,渐加至百把为度。(图1)

武氏易筋经十二式(大操功打练手足法)(1)

左右两膀腕交替而行,务使两臂膀、腕、掌指发热透骨为宜。

二、沙袋练习法

沙袋大小以及悬挂高度,要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和训练目的而定。(图2)

武氏易筋经十二式(大操功打练手足法)(2)

轻沙袋是为进行拳、肘、头、高腿法练习专用。沙袋吊悬的高度一般是沙袋的底部与练习者的胯部同高。轻沙袋练习,可使练习者逐步改进和提高拳、掌、爪、腕、肘、肩、中高腿法等攻击技术,领会放松用力自然击打等实战要领。由于要对摇摆中的沙袋果断地判断,并配合灵活步法做出迅速反应,可以提高拳法的实战能力。因此,打轻沙袋是体会拳法应用,提高速度、灵敏、反应等实战能力较高的功法练习。

重沙袋是进行综合性练习专用的沙袋。一般吊起高度应在距地一尺左右,基本与自己膝部同高。重沙袋的练习,可以进一步培养练习者在拳术实战中,正确地应用拳、掌、爪、肘、头、臂、肩、胯、膝、足等部位的攻击术。同时对体会合理使用力量、适应击打的猛烈性、发展进攻时的“重击”等都有直接的帮助。在进行重沙袋锻炼前,全身关节部位要充分活动,以避免发生运动性挫伤和扭伤。在具体练习过程中,可采用正面、两侧和圆形环绕势的转身攻击方法。练习重沙袋对提高实战能力,熟悉人体上、中、下的有效攻击部位,发挥自己全身性整劲,都有很大作用。

沙袋的功法练习比较常用的有:

1.冲拳

2.崩拳

3.撩拳

4.撞拳

5.正撞掌

6.侧撞掌

7.横撞掌

8.侧扫掌

9.反扇掌

10.掌指戳

11.掌指点

12.平顶肘

13.横击肘

14.挑肘

15.撩肘

16.头撞

17.侧头撞

18.胸撞

19.肩撞

20.腹撞

21.胯撞

22.背靠

23.上顶膝

24.侧撞膝

25.正蹬腿

26.正弹腿

27.侧踹腿

28.侧弹腿

29.后扫腿

30.侧弹腿

31.反抽腿

三、练习要诀

1.定点打法

多为马步、跟步、半站立姿势和侧身(左右轮换)姿势。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简单的基本技击动作进行拳、腿等功法的单一练习,或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锻炼部位和专项技术进行反复的专门练习。可在沙袋上标上记号,针对目标进行锻炼。初习者,一定要以基本的拳法(如冲拳、勾拳、摆拳、鞭拳等)和腿法(如蹬腿、踹腿、鞭踢等)来练习,应锻炼出拳的速度,体会力量的运用,还要同时注意左右两手的协调配合,一手进攻,一手防御。逐步养成能运用全力迅速发拳和一旦击空即能迅疾回防、应变的良好习惯。

2.活动性打法

活动性打法除了具有与定点打法相同的训练作用外,还可以进行拳法组合和自由选择的模拟性实战锻炼。可以使拳术套路和实战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全面和熟练,通过沙袋训练可使自己所掌握的技击方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活动性打法,可采取前后的进退、左右的闪击和环绕式的回环转身进击练习。在进行活动性打法过程中,每发出一拳、一腿,都要有意识提高以“腰为轴”,运用全身的协调的爆发力量,不能单凭手臂、腿足的局部力量。

在上述两种打法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多沙袋的击打练习(数个沙袋呈圆形吊挂在四周)。这种训练,需要技术较全面,必须具有手、眼、身、法、步的高度协调、敏捷和判断的准确性等多种技术素质。由于沙袋多,速度快,稍一迟缓,就容易打乱,不好掌握。所以,一般初习时,以单沙袋练习为宜,以后逐渐增多到两个、三个……多沙袋的练习对实战技术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以少胜多”的武术实战技术的综合性训练。通过多沙袋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检验自己的速度、力量、身法、眼法、步法、耐力、反应、准确性,以及技术的功力。沙袋训练可有效提高技术,为实战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膜 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亦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剌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守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剌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去,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