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圆枕主要流行在宋代,数量较多,装饰丰富,各地博物馆多有展陈。造型简单实用,枕面呈腰圆形,中间微凹,四周枕墙圆润无棱角,后墙稍高于前墙,便于枕荐。腰圆枕的成型较其他枕形简单,只需将泥坯压制成一定厚度,裁出枕面、枕墙和枕底三部分,先将枕墙按要求粘合后,上下粘上枕面和枕底,修整晾干后即可。
从枕面特点以及与枕墙的粘合工艺看,或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枕面尺寸裁切精准,与枕墙结合紧密,枕面上沿窄于下沿。如河南省洛阳市机瓦厂出土宋代珍珠地鸭戏水纹腰圆枕(图1),枕面与枕墙修合严密,无出檐,整体较高。采用珍珠地划花手法在枕面饰寒鸭戏莲纹,枕墙划花卉纹。珍珠地划花是晚唐兴起于河南密县窑的一种装饰技法,主要借鉴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而创制的一种工艺,装饰效果独特。北宋以后传播到河南登封、鲁山、宝丰、修武、新安,山西介休、河津、交城和河北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窑中的特殊产品。
图1
图1
相类者还有河南省洛阳市邙山公社李大队二队出土宋代珍珠地“德福”腰圆枕(图2),此枕面上沿弧度较平,略有变化。在河北省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的北宋中期地层曾出土有珍珠地划花装饰,双钩文字“福德”叶形枕,是迄今发现宋代磁州窑较早的文字枕。这两件瓷枕的装饰工艺相似,或可为同一时期。
图2
图2
河南省洛阳市机床厂出土宋代天青釉盒枕(图3),腰圆形,上下可开合,枕墙较高。灰胎质坚,施天青釉,釉面有细开片,此枕可做盒或箱用。古时商贾、侠客、行脚僧人等长期旅行者,皆自备枕具、卧具,似箱子的匣枕便出现了。匣枕多为木胎,外罩耐磨的皮面或者髹以漆皮,其中空,有盖开启,内可盛钱财,外可上锁,既保护了贵重物品,防止被盗,又能枕睡,一举两得。
图3
图3
国家博物馆展的三彩牡丹纹腰圆枕(图4),枕面长阔且上沿小于下沿,形如饺子,与枕墙修合严密。采用划花工艺在枕面饰绽放的开光牡丹花一朵,再用白、黄、赭、绿等色彩填染其间,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河北博物院所藏三彩划花牡丹纹腰圆枕(图5)也是此类造型。虽然这两件枕皆定为宋代,但从枕面装饰风格看,或可定为金代。
图4
图5
第二类是枕面略大,边缘凸出于枕墙,亦称“出檐”,枕面上沿等于或大于下沿,有些因枕墙较高而现得造型敦厚。如河北省定县南关出土的绿釉游鸭纹腰圆枕(图6),枕面上下沿长度相若,出檐不甚明显,后枕墙较高。通体施绿釉,运用剔刻划等多种手法,饰游鸭戏莲纹。纹饰层次分明,刀刻谙熟,观赏性很强。从枕型和装饰特点看,该枕应为金代所造。
图6
图6
相同造型者还有河北省鹿泉市出土的白釉划花腰圆枕(图7),胎质粗厚坚致,施白釉,枕面划莲荷纹,辅以水波纹。纹饰简明,造型质朴。时代亦应是金代。
图7
图7
河北博物馆藏金代白釉黑彩划花纹枕(图8),腰圆形枕面,上下沿长度相等,出檐明显。胎质较粗,色灰白,白釉滋润,枕面的中央在白釉上施一层黑彩,划出落花流水纹,再用毛笔绘出黑色边饰,罩透明釉烧成。纹饰黑白分明,令人醒目。同馆的金代白釉黑彩芦苇仙鹤纹枕(图9),亦此造型,枕面所绘芦苇旁有一单肢落地的仙鹤,顾首凝神,长缘微启,费墨不多而极传神,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图8
图8
图9
山西博物院展的金代泰和四年(1204年)白釉刻划花鱼纹腰圆枕(图10),枕面呈椭圆形,出檐甚多,枕墙较高。灰白胎,白釉泛黄,枕面刻荷花一朵,下刻游鱼,划水纹,枕底有墨书“泰和四年六月......。”
图10
图10
枕面为椭圆形的还有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出土的金代白釉褐彩诗句枕(图11),枕面有“高捲绣帘观夜月,低垂银幛秋金灯”的诗句。
图11
图11
山西博物馆藏的金代黑釉枕(图12),枕面出檐明显,上沿长于下沿,枕墙甚高。黑施如漆,造型简单实用。
图12
图12
第三类是枕面无“出檐”,但枕面上沿等于或大于下沿,界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如河北省望都县沈家庄出土的宋代绿釉黑彩喜鹊登枝纹枕(图13),枕面呈腰圆形,上下沿长度相等,但枕面不“出檐”。以黑彩绘喜鹊登枝纹后,罩绿釉烧成。亦有学者认为此类绿釉黑彩枕应为金代之物。
图13
图13
河北省井陉县柿庄金墓出土的白釉褐彩戳印鹿纹腰圆枕(图14),枕面似为椭圆形,亦不“出檐”,枕墙较高。有专家认为,此类褐彩戳印的装饰方式以河北井陉窑最具特色,主要流行在金代。
图14
后记: 窥瓷——是朋友元宝的微信公众号,他从事瓷器学习多年,19年开始推出公众号,只为了探讨学习,喜欢的朋友关注一下,可以互动。这些都是作者原创,发在头条上也是经作者本人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