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岛上的心脏科医生一家人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1)

一家去看《你好,李焕英》的故事。

早就想去看,然而晃晃悠悠的,正月十五已经过了,才带着全家去贡献电影票,果真觉得不虚此行,超值。

以下的影评来自爸爸、妈妈、大乐和二乐。现在来写是不是有些晚了,但还是很想记录下来。

这是一部经历了多年淬炼的故事,贾玲于其中身兼编剧和导演两项,我能从中感受到贾玲了深深的情感和满满的诚意。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2)

从故事里,可以看到贾玲受到了美国电影《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 (1985),孩子穿越回到过去帮助loser老爸追老妈) 的影响。贾玲是真的爱她的妈妈,她甚至想回到过去,想着牺牲自己,能让妈妈过得更好,让妈妈高兴。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3)

本以为贾玲会像《夏洛特烦恼》一样,开启自己的开挂人生,买彩电只是原始积累,来回倒腾,买上10套北京的四合院才是终极目标,陪妈妈开着跑车,带上金链子,其实,他还是不够理解父母。

从孩子的角度回顾过去,她觉得妈妈不容易,自己胖,学习不好。可从妈妈的角度,却觉得孩子很懂事,请不起烤串,吃小龙虾也很开心,拉裤子洗臭屁屁也很开心。孩子还是自己的好,成绩优秀固然好,但记得带钥匙,记得自己整理好作业,懂得给妈妈倒水,做礼物,能自己吃饭,孩子的一点点成长也让我们同样惊喜。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4)

最后,妈妈同步穿越的神转折更是一个惊喜,母女两人都是在为彼此做出牺牲,情感得以升华。

母亲一直最爱的是她的女儿,不论她是不是世俗上的成功,而且,在女儿的陪伴和选择里,她也感受到了对她深深的爱。

然而从情感上,个人认为,贾玲的立意更加打动我。例如回到现实中,记得小时候,我们学习成绩好,经常出现在光荣榜上,老人觉得很高兴,脸上有光,到后来,没能上理想的大学,或者出国深造,出人头地。过的普普通通,可现在,老人仍然很开心,只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多陪伴老人、孩子,孝敬两边的老人就是最好的。这就是简单的幸福吧。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5)

我曾经在访谈节目中看到贾玲说,“妈妈的突然离世让她很伤心,但是原本她不红,不能做些什么,现在可以了。”如果我回到过去,会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不会,再和妈妈吵架时,我不会说过头的话。妈妈说,“我觉得孩子抱着我叫声妈妈,说声妈妈你别离开我,握着我的手珍惜我就够啦。”

嗯,贾玲以39岁去扮演高三学生确实让我们有点出戏,但考虑是她献给母亲的故事,所以无可厚非。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6)

贾玲提醒我,父母亲也曾经年轻过,也曾肆意挥洒青春。正是在陪伴着我们长大过程中,他们一点点地变老。焕英和贾玲,父母和我们,基本是同龄人,我能理解整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受。

陈赫扮演的冷特提供了众多的笑料,对剧情的推进似乎作用不大。受到《回到未来》套路影响,我还以为冷特会成为贾玲他爸。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7)

很多导演都吐槽贾玲的不专业,也许,从情节、叙事手法、拍摄技术,没法和专业导演比,有人甚至说可能就是个放大版小品。可从表达情感,对亲人的不舍上,从故事、布景、道具、背景音乐,还有符合那个时代审美的张小斐,从精细的复原,可以感受到贾玲满满的诚意,我被贾玲深深的感动了。

正牌的导演有他们的立场,也有先进的技术,或者说套路,可是从他们的作品中,我看不到他们的诚意和真挚。

为什么贾玲能火,而专业导演不行呢?现在社会,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真挚的情感。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8)

老大说,“我想说的就是,我很感动,行孝要及时,有句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这部影片就是一个想让在天堂的妈妈开心,感受到。其实我们可以努力让她现在就开心。”再有就是,那个时代不服输的精神很打动我,比如打球时,不到最后不认输,贾玲费尽心思让妈妈追沈光林,还有沈光林选择去深圳拼搏等等。

老二还完全看不懂,尽管妈妈边看边解释剧情,可是,对于6岁的老二,这种感受可能有点提前。养儿方知父母恩,长大后我们才会明白吧。

贾玲是如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贾玲为什么会火)(9)

孩子们还无忧无虑,理解不了呢。让我们享受现在的每一天,享受健康快乐的现在,看着快乐的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