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致辞(金融赋能持续发力)(1)

1月9日,近300家金融机构和企业携1000多款金融产品亮相第十六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围绕深圳“制造业当家”,去年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投放基金165亿元支持30个重大项目建设,超九成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深圳银行贷款;向改革要动力,去年深圳绿色信贷同比增长超40%……2月14日,深圳银保监局组织召开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首场新闻发布会。去年深圳银保监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五度”聚焦“四化”,引领深圳银行业保险业瞄准年度目标任务,树立众多全国全行业先行示范新标杆。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12.22万亿元、同比增长8.47%。各项存款余额8.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9%,各项贷款余额8.49万亿元,同比增长7.93%。深圳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6.44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全年深圳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1527.7亿元,同比增长7.1%,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戴晓晓 童话

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开发性政策性银行

投放基金165亿元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深圳正着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 8”产业集群,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过去一年,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围绕“制造业当家”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截至2022年末,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投放基金165亿元支持30个重大项目建设,累计撬动总投资4425亿元。15家银行共推进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项目32个,已签约项目15个,已投放金额9.25亿元,撬动总投资151.4亿元。

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公司部总经理黄凯在现场分享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底,该行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未来五年,工行深圳市分行计划为深圳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提供1500亿元人民币新增融资支持,加快推进深圳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助力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公司部总经理白彬强现场分享去年普惠金融新突破。截至2022年末,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普惠金融余额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超32%,对公普惠客户数新增达40%以上。“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坚持深耕普惠金融,期望以金融力量,支撑普惠客群逐步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服务“20 8”产业集群▶▷

超九成“小巨人”企业获贷款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多家深圳银行针对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构建“专营部门 特色支行 特色网点”三级服务体系。34家银行机构参与第一批知识产权质押线上登记试点,助力企业“知产”变“资产”。深圳保险机构成立全国首家科技保险中心,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落地全国首例移动机器人领域保险。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深圳辖区银行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9%,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中资银行外贸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3%,均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企业是发展的核心力量,深圳创新企业梯度成长,其全生命周期发展中都能得到多层次金融服务。去年深圳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42家。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深圳目标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过90%从辖内银行中获得过贷款,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将继续推动金融要素向制造业倾斜投放,助力深圳把“制造业当家”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包括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深圳“20 8”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高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传统产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增加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服务,支持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数字化转型、绿色金融创新▶▷

去年绿色信贷余额

同比增长超40%

改革开放是深圳的基因,是增强市场活力、激发内生动力之源。深圳银行业保险业立足“双区”建设国家战略,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引领,树立众多全国全行业先行示范新标杆。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深圳银行机构积极参与深圳数字交易所建设,为搭建清、结算平台提供支持。研发网络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资产实时、动态化管理。首创行业5G全流程触客IP平台,解决数据交互安全隐患及分散管理痛点。

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平安人寿建立了“渠道 产品 数字化”的总体改革战略,让数字化赋能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向小军举例说,公司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疾病预核保功能推广,开发续保服务5 5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VR等技术手段实现理赔操作线上办理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及体验。

绿色金融创新突破,2022年末,深圳辖内绿色信贷余额5751亿元,同比增长43.9%,增速高于各项贷款36个百分点。辖区银行机构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熊猫永续债”,落地全国首单标准化、规范化的绿色担保品质押存放业务,发行大湾区银行间市场首单蓝色债券,发行全国首单清洁能源公募REITs产品。深圳辖区保险机构落地首笔粤港澳大湾区碳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

深圳保险业还积极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贾佐表示,企业积极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为物流、网约车企业推出“小哥保”等定制化保险。截至2022年,公司已为超16万名快递小哥、超40万名网约车司机提供保障总保额超过3200亿元,2022年当年赔付金额已达1.25亿元。企业推出行业首家线上投保“关税保证保险”,目前已为实体企业提供超过200亿元关税保证,有效提升外贸企业通关效率,减轻经营资金压力,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力推对外开放▶▷

优化“跨境理财通”等业务

大湾区互联互通成效显著。“跨境理财通”业务开展以来,深圳辖区共有25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截至去年末,开立“跨境理财通”相关账户1.88万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6.8亿元,双向投资产品交易额4.2亿元,约占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1/3。深圳辖区23家人身险公司推出64款创新型跨境医疗险和专属重疾险产品,10家财产险公司开展跨境车险业务,实现“三地车险一地投保”。香港大新银行成为全国首家拥有内地法人子行和直属分行的“双牌照”外资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深圳将借助全面通关契机,发挥深港跨境联动优势,进一步探索优化“跨境理财通”、跨境人民币贷款、本外币双向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等创新业务。推动跨境医疗险、跨境车险等产品服务优化升级,更好地促进深港澳地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