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吕敷就是我们常说的“包袱卷儿”、“包袱皮儿”,自从有了布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包裹的历史,单纯的一块布,正反也仅有两面,却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千年光阴。
原本是入浴时的便携用具,随时代的行进,风吕敷逐步成为包裹东西的统称。
风吕敷的制作材质多为天然素材,丝、绸、绢、纱、缩缅、棉等织物为多,近年亦有化学合成纤维出现。丝绢等传统织物由于原料昂贵,有着特殊光泽,手感滑顺,常被用作高级风吕敷使用,售价自然不低,与友禅和服并用,可谓相得益彰;缩缅清洗易缩水,而棉制吸水性较好,对人体皮肤亦无伤害,便于一般清洗,因此相对常用作普通风吕敷使用。
各种东西尺寸形状不尽相同,风吕敷自然也随之有所变化。小的边长45cm大到238cm,尺寸依然是有着严格的规定,“中幅”45cm、“一尺三寸幅”50cm、“二幅”68cm、“二尺幅”75cm、“二四幅”90cm、“三幅”105cm、“四幅”128cm、“五幅”180cm“六幅”205cm、“七幅”238cm。中幅,一尺三寸幅多为包饭盒,纸巾之用,最为常用的是二幅大小,到了六七幅的尺寸多用来包裹棉被了。并非所有风吕敷都为正方形,亦有长宽比为103:100的略长形。
单纯的一枚四方巾,无论何朝哪代的社会中,都有着相应的材质,融入当时的生活情境,小小块布巾却包容天下。近年来节约资源与环保思想的渗透,人们终于在反思自我行为时,再次发现了风吕敷的好处。与西洋箱包相比,从不计较物品的大小形状,自由变换可谓百变金刚,不用时折叠携带轻便,自古便早已流露出古人的生活智慧,我们直至今日才得以再次发现。
风吕敷既要能包裹住东西,包出来还要美观。折叠包裹的形状有着基本的规则,除上述左右襟外,打结、出角也是要特别留意的地方,打结是最基础的包裹方式,布巾先巧力打活结,整理好形态后再打死结防止开结;出角则是在包裹时,特别是四方盒形物品时,注重对角落处的整理,才能包出美观的风吕敷来。各物品形状大小相异,通常基本分为“平包、瓶包、合包、双结包、西瓜包、简包、隐包、卷包、花包”等等的方法。
制作过程:
纹样:
还有类似中国画的手绘:
京都伏见区一座木造瓦屋工厂,古朴的屋檐下是至今还留存着的,手工职人手染风吕敷的技术。这便是大正2年(1913)创业的“马场染工场”,一直以风吕敷染色为主经营,使用京都府北部丹后地区的特产,“山藤织物工场”产100%丝质“丹后缩缅”,“山藤织物工场” 1833年创业,亦是织物的老铺,两家老铺合作推出品牌“mashu”,在艰守传统手工染织技法的同时,运用留存的传统纹样,积极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在用色设计上反复推敲,东情西韵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十分讨巧。
一块布能流传至今,并不断创新,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延续。我们该从中领悟到点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