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居易的诗句中,琵琶女回忆著她风华正盛的时代时,是如此描述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五陵年少,指的是贵冑子弟;缠头,是给予伎人的赏资。而诗中的「红绡」之所以成为琵琶女的赏资,不只是因为红绡昂贵美丽,更是因为丝织品本身就是唐人常使用的货币。在长安的青楼裡,客人也常以丝织品来支付酒资。

晚唐谁是佼佼者(五陵年少争缠头)(1)

现代人往往很难想像布匹为什么能作为货币,这是因为我们穿惯成衣的关系,但是在古代,布匹在生活中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对于唐代的妓女而言,布匹裁製的衣物与配件,更是她们展现自己的关键,如同今日现代女性的名牌包一样,都显示了她们的身价。

唐代的丝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绡」是其中一种极薄的丝织品,经过染色后的价格也与素色不同,红色更是当时的正色,基本上只有贵族与仕宦人家才能拥有,如此看来,琵琶女的客户确实如她所言,是一群「五陵年少」。

白居易在另一首诗〈卖炭翁〉中,说两个跋扈的宦官以「半匹红纱一丈绫」的价格,拿走了老翁重达千馀斤的木炭,半匹红纱显然与木炭的价格不成比例,对比著琵琶女的「一曲红绡不知数」,更显出长安城中严重的贫富不均。

晚唐谁是佼佼者(五陵年少争缠头)(2)

琵琶女回忆著她的全盛时代,因为财富来得容易,所以她毫不珍惜地把昂贵的首饰拿来打拍子,鲜艳的红裙被酒沾污了也不心疼。

唐代律令中明确地规定什么样的身分可以穿著哪些颜色、材质,而琵琶女并非士族,却拥有理论上只有贵族才有的服饰,这可能显示了律令中关于服饰的规定已然渐渐消解,这是因为中唐之后的藩镇割据,节度使们纷纷想壮大自己,这使得让商人有更多机会,商业繁盛与政府控制力的下降,成就了一个崇拜奢华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