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是钟鼓楼,当年,全城的人都能听到钟鼓楼报时的声音当然,要是在城市的南边,远一点儿的地方,从这里发出的声音可能就听不太清楚了但是,在北京城市的上空,还有一种声音,它无处不在,这就是鸽哨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一盘鸽子远去了,可它留在空中的声音仍回旋在你的脑海里,久久不去,让你的灵魂直上九霄钟鼓楼的身影和盘旋空中的鸽子发出的哨音,是人们心中最深刻的老北京城印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北京城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北京城的歌曲(记忆中最难忘的北京城的声音是什么)

北京城的歌曲

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是钟鼓楼,当年,全城的人都能听到钟鼓楼报时的声音。当然,要是在城市的南边,远一点儿的地方,从这里发出的声音可能就听不太清楚了。但是,在北京城市的上空,还有一种声音,它无处不在,这就是鸽哨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一盘鸽子远去了,可它留在空中的声音仍回旋在你的脑海里,久久不去,让你的灵魂直上九霄。钟鼓楼的身影和盘旋空中的鸽子发出的哨音,是人们心中最深刻的老北京城印象。

直至20世纪70年代,北京城里大小院落,胡同街巷里,几乎每处都有养着几盘鸽子的人家。北京人养鸽子,可以说“只”,但不能说“群”。鸽子是属于天空的宠物。养得多了,可以说有十几只、几十只了,但不能说养了一群鸽子,要说养了一盘鸽子。一盘鸽子飞到天上有大有小,至少也要12只一盘。这盘鸽子的搭配也有讲究。点子是白色的,楼鸽是紫色的,10只点子配2只楼鸽,这盘鸽子在天上盘旋时才好看。空中的鸽子与红墙、古树、胡同、四合院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吉祥、和谐、幸福、平安的画面,是老北京特有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管理需求的变化,胡同里养鸽子的人逐步减少,但鸽哨的声音仍然会不时地出现在越来越蓝的天空中。

鸽哨种类繁多。据传,鸽哨制作的方法是从清宫里传出来的。皇宫内院有专管养花、养鸟、养鸽子的太监。其中一位姓王的太监在出宫时,把这门手艺也带了出来。有位名叫藏红的老板,好养鸽子,通过别人介绍,认识了王太监,并成为好友。王太监要把自己养花、养鸟、养鸽子、制作鸽哨、编鸟笼这些技艺传授给藏红。但藏红没学,只是让自己手下的伙计们跟着王太监学艺。这些伙计学成了,再往下传时,就形成了以后的多门多家制作鸽哨的门派。其中的永字鸽哨,从清朝年间就以眼多、崽多、材料独特、耐戴为上品。加之永字鸽哨发出的声音偏高、偏亮看来,更受鸽主们的喜爱。永字鸽哨不但品种多,而且做工和技艺均属上等。鸽哨或大或小,或精巧或粗犷。纯手工制作的鸽哨,很多都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珍品。

制作鸽哨的主要材料,一般有竹子、葫芦、苇子等,也有特殊的,比如用风干的橘子皮做的,或是用龙眼的皮壳做的,或者用银杏也就是中医的白果皮做的,总之以轻巧为基本原则。讲究质量和排场的,还曾以象牙作口。民国时,象牙价格高了,不好找料,就用骆驼骨头和牛角代替,还将其染成祖母绿色,煞是好看。

鸽哨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成品的好坏,完全在于制作者手工技艺的高低。成品鸽哨一套一个样,一哨一个样,一哨一重量,每套的大小都不一样。戴上鸽哨的鸽子在空中盘旋时,因飞行高度和风向变化的影响,鸽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同一个飞行着的乐队。每一次飞翔,鸽哨都会谱写出一曲不同的旋律,让观者心驰神往。

鸽哨不只用于欣赏,还有实用性。据传,老北京城中的一些商家,当年就用戴上鸽哨的鸽子来传递信息。粮店的老板每天凌晨让店里的伙计带上鸽子,到西直门外的粮市去打探当天的行情。把当天运到京城的各种粮食的开盘价探听好了,写在纸条上,卷成小纸卷,塞进鸽哨的一个筒里,然后放鸽子飞回。老板在店里听到自己鸽子熟悉的哨音,打开窗户,引鸽入房,拿走纸卷。看清粮食的开盘价,算计好自家店的售价后,再写上粮店的水牌,下板营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鸽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少。鸽哨的声音留给人们的更多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在匆匆行走的步履间,被天空中传来的声音牵引其头颈,遥想一下诗和远方的美好,或许你前面的道路会走得更扎实、更坚定、更无畏、更加充满希望。

2014年,北京鸽哨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文节选自《技艺巧夺天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