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成就毋庸置疑,一本《资治通鉴》足以让他光耀史册,为后世所崇敬可是,司马光在宋神宗死后,立刻撕掉了伪善的面具,不仅全面否定新法,否定新法的一切成就,还将好不容易打下的西北地盘,轻易割让给了西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司马光十四岁干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司马光十四岁干了什么(司马光有多招人恨)

司马光十四岁干了什么

司马光的成就毋庸置疑,一本《资治通鉴》足以让他光耀史册,为后世所崇敬。可是,司马光在宋神宗死后,立刻撕掉了伪善的面具,不仅全面否定新法,否定新法的一切成就,还将好不容易打下的西北地盘,轻易割让给了西夏。

自古以来,割地赔款都是一个政权,最不耻的事,纵使司马光在学术上成就再高,也无法掩盖其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说,司马光只是在报复王安石。

以母改子

王安石开始组织实施变法前后,司马光就予以强烈反对,但毕竟变法是在神宗支持下施行的,所以,司马光的反对声作用并不大。

碍于形势,司马光退居洛阳,开始专心写他的《资治通鉴》,这一写就是十五年,十几年间,司马光真的是不问世事了吗?非也,他关注着朝堂的一举一动,他在等,司马光相信,王安石有罢相的那一天,而神宗也有去世的那一天。

史料记载 “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终于,司马光等死了宋神宗,他的春天也即将到来。神宗去世后,宋哲宗年龄尚小,高太皇太后,也就是高滔滔临朝听政。

高滔滔掌控政权后,立马找来了司马光,因为她清楚,司马光是新法最强硬的反对派,而只有废掉新法,废掉新党,她的政权才能稳固,只要废除新法,那些灰色收入才能回到她的身边。

按照祖制,本应“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才是对先帝和孝道的尊崇,可是呢,高滔滔急于废除新法,于是,司马光给出个了主意,大意为“况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

换言之,司马光规避了以子改父,改为以母改子,表面上看好像是有那么一点道理,但事实上,这也是赤裸裸的后宫干政,作为史学大家的司马光自然很清楚其中弊端,但为了废掉新法,他已经顾及不到这么多了。

五天内废除旧法

史料记载“遂罢保甲团教,不复置保马;废市易法,所储物皆鬻之,不取息,除民所欠钱;京东铁钱及茶盐之法,皆复其旧。”

司马光的效率很高,因为在1085年的时候,他已经六十七岁了,他要在最短时间内,废掉新法,将王安石的一切功绩抹杀。此时的司马光,已经没有任何理智可言,他要将十几年的怨气发泄出来,对王安石施行彻底的报复,至于国家,他根本不在乎。

史料记载“乞指挥降诸路转运使下诸州县,限五日内县具利害申州。”

在恢复差役法,废除免役法之时,司马光限时五天,一方面,司马光急于废掉新法,另一方面,五天内施行一条国家律法,这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当时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怎么可能那么快,如此操作,只能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混乱,而司马光此举,纯属胡闹。

司马光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只着眼于私人恩怨,加之年老体衰,喜欢走极端,在元祐年间,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将土地归还西夏

不可否认,熙宁变法有它的弊端,比如变法太急、太快,加之在执行上的诸多问题,也出现了不少错误,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变法也有着巨大的功绩。

宋神宗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是为了增强国力,而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西夏,国力的增强需要用对外战争来将其效果现实化,熙河开边,就是宋神宗年间最大的成就。

在王韶的主持下,宋军在数年间先后收复熙州、河州、洮州、岷州、迭州、宕州等地,幅员2000余里,为此宋朝耗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其目的就是为了覆灭西夏做准备。

在元丰五路伐夏的战争中,虽说宋军没有取得全面胜利,却也占领了银、石、夏、宥等州,重创了西夏国。这些宋朝夺下的地盘,是用无数宋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其分量显而易见。

史料记载“废米脂、义合、浮图、葭芦、吴堡、安疆等寨,令延、庆二州,悉加毁撤,除省地外,元係夏国旧日之境,并以还之。”

我们反过来看司马光,当时,司马光掌控朝政大权,除了废除新法,他还想到了在神宗年间国家打下的地盘。

为了挤兑王安石,为了将王安石的一切否定掉,司马光想要将整个熙河地区全部还给西夏人。

司马光是这么劝宋哲宗的:

我们将城寨还给西夏人,就能体现陛下的仁心、父母的慈爱,哪会有什么耻辱的。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西北如此小的地方,如果我们不给西夏人,万一把西夏人惹怒了,再次发兵攻打我们,到了那个时候天下骚动,我们就算拥有那些地盘,有什么用呢?

废掉新法,恢复旧法,那些反对派还是支持的,可割让土地就不是一回事了,这关系到国家根本,关系到皇家的尊严,而在司马光这里,却把割地说得如此戏谑、轻佻,真可谓恬不知耻。

有人对司马光的建议提出了反对“先帝兴师动众,所费亿万,仅得数寨,今復无故弃之,此中国之耻也。”

毕竟宋神宗去世不久,而司马光马上要将宋神宗用尽全部心血,打下来的地盘,拱手送人,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司马光将他和王安石的仇怨,上升到政治层面,换言之,只要是王安石经手的东西,他都要扔掉,就连土地也同样如此。

在司马光看来,只要我们宋朝人认怂,西夏人就不会来打我们,我们天朝上国,也不缺西北那点土地,这就是史学大师司马光秉承的政治观点。历朝历代,和平从来都不是让步让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只有绝对的实力,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而一味地容忍、退让,只会迎来灭亡。

最后,在反对声音中,司马光和高滔滔有所收敛,宋朝并没有割让熙河全部土地,而是割让了四寨之地,西夏人开心地笑了,而宋朝将在不久之后迈入黑暗的深渊。

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九十五》、《续资治通鉴·卷七十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六十五》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 九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