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影视剧的影响,现代人对“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很熟悉,不过大多读错了,读为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确的读法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帝是通俗叫法,正式称谓是“奉天承运皇帝”。皇帝的诏书,自然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正确断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1)

奉天是指尊奉天命,皇帝的权威来自于天,所以皇帝又叫做天子。

那么承运又是什么意思呢?承的是什么运呢?

战国时期,有个叫邹衍的人,将前人发明的“五行学说”,运用到政治领域。五行稍微修改,摇身一变成了“五德”,再稍微发展,便成了“五德转移”理论,用这个理论解释历朝历代的历史变化。认为每个朝代都有专属的德行,之所以发生朝代更迭,是五德相生相克作用的结果。

据说邹衍著有十余万言的书,遗憾的是都没有流转下来。今天能够一窥邹衍的思想观点,是拜司马迁的功劳,《史记》对邹衍有较详细记载。

受邹衍思想的影响,《吕氏春秋》对“五德转移”哲学观点,有了深入的发展,且这部书完整传世。

《吕氏春秋》的《有始览·应同》,对五德转移有详细的阐释,摘录如下: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放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

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

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徒于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正确断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2)

可见,黄帝时期五德是土,夏禹是木,商汤是金,周朝是火,正好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

吕氏春秋成书时,秦还没有统一天下,不过该书已经预见,代替周朝的必定是属性为水的王朝。

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继续继承五德转移之运,认为周朝是火德,秦朝代周,那么秦朝就要取火所敌不过的水德。水德对应黑色,所以秦朝崇尚黑色,“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秦始皇还将黄河改为了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为此,秦始皇推崇严刑峻法,刚毅严厉,一切事情都严格依决定,刻薄而不讲仁爱、恩惠、和善、情义,这样才符合水德主阴的特征。

未料,因秦始皇相信水德,推崇“刻削少恩”,秦朝二世而亡。天下易主,汉朝胜出。

汉朝的皇帝也相信,皇帝是承运而来的,继承五德转移之运,因此汉朝也要选择自己的德运。选择哪个德运呢?如果是克秦朝的水德,就应该选择土德。但当时许多人反对,认为秦朝太短暂,汉朝应该承接周朝的德运,那就要选择水德,以克周的火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正确断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3)

两种观点争执不休,德运的选择也就一直没有定下来。直到汉武帝登基,雄才大略的武帝力排众议,决定汉以土德王。

深受五德转移的政治哲学影响,皇帝的正式头衔因此是“奉天承运皇帝”,下诏书自然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篇。

汉朝以降,五德不那么流行了,但“奉天承运皇帝”,一直沿袭到了清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