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语出: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唐·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 明 刘基 《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二十年来黄河入海处惊人巨变(从天上看黄河入海口的沧桑巨变)(1)

二十年来黄河入海处惊人巨变(从天上看黄河入海口的沧桑巨变)(2)

二十年来黄河入海处惊人巨变(从天上看黄河入海口的沧桑巨变)(3)

二十年来黄河入海处惊人巨变(从天上看黄河入海口的沧桑巨变)(4)

二十年来黄河入海处惊人巨变(从天上看黄河入海口的沧桑巨变)(5)

二十年来黄河入海处惊人巨变(从天上看黄河入海口的沧桑巨变)(6)

二十年来黄河入海处惊人巨变(从天上看黄河入海口的沧桑巨变)(7)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 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黄河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由于黄河尾闾摆动的影响,这里的地面形成许多沟壑交错的废弃河道及防水堤坝,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人为填补,至今仍见岗、坡、洼相间分布的地形,以及波浪涟漪状的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