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四天教你学完封神演义中的成语2)(1)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声附和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可怜数载宫闱,克勤节俭,夙兴夜寐,何敢轻为妄作,有忝姆训。”

国色天姿

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回: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

左道旁门

非正统的学术或宗教派别术。比喻不正派的东西、途径。左、旁:邪;不正;道、门:学术、宗教的体系或派别。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他骂吾教是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的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汪洋大海

广阔无边;水波连天的大海。比喻事物的范围广阔;声势浩大。汪洋:水势深而广阔。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两仞山前丢霹雳。”

欺君之罪

欺骗君主的罪行。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回:“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

忠肝义胆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有功之臣

指有功劳的人。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回:“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四天教你学完封神演义中的成语2)(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师出无名

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回:且劳民伤财,穷兵默武,师出无名,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

片甲不存

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回:乘其不备,人衔枚,马摘辔,暗劫营寨,杀彼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

坐观成败

坐在一边;观察别人的成败;即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持旁观的态度。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回:吾想西伯侯姬昌自在安然,违避旨意,按兵不动,坐观成败,真是可恨。

轻如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回:梅伯死轻如鸿毛,有何惜哉?

心如刀绞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寿终正寝

寿终:活到老死;正寝:旧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乌飞兔走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2回:乌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觉七载。

奸臣当道

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坏人当权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此时因纣王失政,妲己残害生灵,奸臣当道,豺狼满朝,故此天心不顺。”

伤风败俗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9回: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0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悬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又恐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所伤,使为娘的悬心吊胆,废寝忘食。”

势不可挡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8回:众将见西岐士马英雄,势不可挡,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

水火之中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8回: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

香消玉殒

香、玉:旧时文人用来指女子;殒:坠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四天教你学完封神演义中的成语2)(3)

缘木求鱼

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3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心血来潮

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来潮:潮水上涨。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

引颈受戮

引:伸长;拉长;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移山倒海

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三魂七魄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7回: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拘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

枉费心机

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枉:白白地;心机:心思;计谋。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伤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3回:败了的,似伤弓之鸟。

招架不住

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8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锏,望内便走。”

思前想后

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眼观六路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四天教你学完封神演义中的成语2)(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异香扑鼻

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土行孙看见妃子脸似桃花,异香扑鼻,不觉动力欲心。”

回嗔作喜

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6回:邓九公听太鸾之言,回嗔作喜。

往返徒劳

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6回:“大夫今日见谕,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

运筹帷幄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6回:妙算神机说子牙,运筹帷幄更无差。

三头六臂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9回:吕岳在金眼驼上,现出三头六臂,大显神通。

九五之尊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3回:接成汤之胤,位九五之尊,承帝王之统。

乒乒乓乓

象声词,形容响声。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4回:“乒乒乓乓,如同阵前炮响;轰轰烈烈,却似锣鼓齐鸣。”

癣疥之疾

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危害尚轻的小祸害。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6回: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癣疥之疾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2回:狭路相逢这恶人,如何是好。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3回:“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心痒难抓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3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

石投大海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柘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彤云密布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9回:彤云密布,冷雾缤纷。

全军覆灭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3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油头粉面

形容人打扮得俏丽妖艳。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油头粉面成虚话,广智多谋一旦休。

天朗气清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8回:其日天朗气清,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成语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8回: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