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14日,平静的上海突然爆发了一场动乱,三十万普通民众自发组织上街,神色悲戚,啕嚎大哭,他们都是为同一个人送葬。

因为他们心中的女神,一代影星阮玲玉,死了。

1935年3月8日,内心处于绝望之中的阮玲玉将三十片安眠药放到一碗面里,吃了下去。她死时年仅25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清丽妩媚,温婉动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她死后的第二天,五个疯狂的女影迷也跟着自杀了。

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1)

在阮玲玉出殡这天,送葬队伍绵延五公里,30多万民众前往城市街道为其哀悼,更由金焰、孙瑜、费穆、郑君里、吴永刚、蔡楚生、黎民伟等12位电影界大佬将其灵柩抬上灵车。美国《纽约时报》则称阮玲玉的这场葬礼为“本世纪最壮观的葬礼”。

阮玲玉去世,至今已整整八十五年,但她的人生故事依然不断地被各种历史记忆所再现和定义。时至今日,阮玲玉这个名字仍然寄托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她短暂而坎坷的年华,是一个不断激发人们文化想象力的灵感来源。

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2)

阮玲玉的葬礼

阮玲玉,原名阮凤根,1910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香山县,是民国时期的四大美女之一,中国内地著名的女演员。

阮玲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灾荒连连,许多庄稼人不得不放弃耕种的农田,举家逃离,阮玲玉一家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生存,一家人不得不举家迁入上海,阮玲玉的父亲弃田从工,成为了一名工厂的底层工人。家境虽然贫寒,但阮玲玉的父母对这个女儿爱若珍宝,给了她全部的关爱与呵护。

但好景不长,阮玲玉的父亲由于长期过度劳作,再加上工作环境的恶劣,身体每况愈下,早早就撒手人寰。

父亲的早逝令这个贫困的家更加风雨飘摇,为了生计,阮玲玉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女儿到上海颇有名望的大户张家做佣人。

贫困的家境,缺失的父爱,寄人篱下的心酸,使得阮玲玉一生都在渴望感情上的圆满和温暖。

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3)

如同电视剧里上演的丫鬟爱上富少爷的剧情,1925年,15岁的阮玲玉爱上了母亲帮佣的张家的四少爷,当时18岁的张达民。阮玲玉从小在张府长大,和张达民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这段跨越阶级和出身的恋情自然遭到张家的反对,张达民的父母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斥责儿子立即和阮玲玉分手。可任性叛逆、又处于热恋期的张达民哪会乖乖听话,反而对阮玲玉展开了更高调、热烈的追求。

而阮玲玉的心中虽然明白两人门不当户不对,未必会有很好的结果,但内心极度渴望爱情的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和张达民在一起了。

少年时代的爱情,不掺杂任何阴谋和算计,总是纯真美好的。

二人最初的相处充满了浪漫和甜蜜,富家少爷张达民像一个温柔细心的大哥哥,教会了她跳舞,教会了她社会交际,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她日后进入电影行业创造了好的条件。

1926年,恰逢上海明星公司招考演员,阮玲玉便由著名影星张慧冲(张达民的哥哥)牵线搭桥,前去报考并被录取。入行之初,阮玲玉在成功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挂名夫妻》后,相继在“明星”、“大中华百合”等公司主演近20部影片,所演角色多为“命运多舛的少女或娇媚泼辣的女子”。

1930年,阮玲玉进到联华影业公司,主演《故都春梦》,扮演的歌妓燕燕角色一举获得成功。1930年5月,《影戏杂志》举办的“电影明星选举”比赛,阮玲玉以最高票当选第一名。

此后,阮玲玉的演艺生涯开始绽放光芒,属于她的一个电影时代正式开启。

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4)

1933年,阮玲玉主演的电影《三个摩登女性》成为轰动一时的作品,美国影业公司以重资买去,在美国公映时,获得观众的热烈追捧,纽约各家报纸纷纷刊文盛赞中国默片和阮玲玉的演技。

同年,阮玲玉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巅峰之作《神女》,她在片中扮演一位被家庭和社会抛弃,为抚养儿子而被迫沦为妓女的底层女性。

这部电影是阮玲玉的经典之作,她以精湛的演技,把一个悲怆的母亲与一个不幸的妓女融合一体,用无声的呐喊呈现出那个时代女性的卑微与无助。导演吴永刚用“感光最快的胶片”作比喻,给予她的表演以高度赞扬。

接下来的两年里,阮玲玉在其他几部电影中又塑造了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她最后一个角色是电影《新女性》中因不堪忍受流氓校董的迫害而自杀,却又受到小报记者谣言中伤的知识女性韦明。这个角色为她带来成功的同时,也为她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祸根。

从《三个摩登女性》到《神女》,再到《新女性》,阮玲玉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举成为上海滩万人瞩目的“影坛皇后”。

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5)

《神女》剧照

事业上越来越辉煌的阮玲玉,她和张达民的感情却早已千疮百孔,濒临破碎。

张达民虽然喜欢阮玲玉,但那不过是少年时为爱冲动带来的一时新鲜感。当时他为了和阮玲玉在一起,惹怒了父母,被切断了经济来源。时间一长,自幼娇生惯养,花钱大手大脚的张达民哪受得了这种苦日子,他便开始拿阮玲玉出气,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

手头的拮据,加上爱情的新鲜感慢慢褪去,张达民的顽劣本性开始暴露。他不务正业、四处浪荡,常常拿着阮玲玉的钱去花天酒地,甚至把钱都挥霍在赌场里。

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他就赖着脸皮回张家蹭吃蹭喝,把阮玲玉抛之脑后。

张达民由于贪赌,不仅将分到的遗产花了个精光,还欠下一屁股债。他见阮玲玉名气越来越大,便打起了她的主意。他不断地向阮玲玉勒索钱财,直接跑到电影公司去闹事,恶语伤人,甚至捏造阮玲玉背着他偷人的故事,扬言要登报。

性格本就柔弱的阮玲玉无力反抗,她的生活陷入恐惧与忧伤之中,对张达民的爱意早已消失殆尽。

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6)

就在阮玲玉面对张达民的骚扰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叫唐季珊的男人出现了。这个男人的本质和张达民如出一辙,是个“情场老司机”,经常周旋于多个女人之中。他对阮玲玉好,完全是冲着她的美貌和名气。

可彼时深受情感创伤的阮玲玉哪有什么分辨男人好坏的意识,见到唐季珊对她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单纯柔弱的阮玲玉再一次陷入了感情旋涡。

这一次感情上的“陷入”,令阮玲玉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唐季珊和张达民一样顽劣,时间一长,见到新的漂亮姑娘,便开始喜新厌旧,将原本对阮玲玉的宠爱和热情转嫁到了其他人身上。

唐季珊后来频频出轨,与其他女星厮混。张达民也紧紧抓住她这棵“摇钱树”,不时向她勒索大笔钱财。

张达民见阮玲玉和他离婚后,找了个更有钱的丈夫,便心生妒忌,于是就诬陷阮玲玉分手时偷了他家里值钱的财物送给了唐季珊,要求阮玲玉归还。其实阮玲玉知道张达民使出这种花招是想讹钱而已,她本想支付一笔钱息事宁人,但是唐季珊却不让。

眼看唐季珊不肯给钱,张达民就把阮玲玉和他一起告上了法庭,于是两个男人的矛盾开始激化,官司不断,把阮玲玉的生活彻底搅乱,也把阮玲玉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7)

在当时,有关阮玲玉的两次婚姻及其前夫对她提起诉状的新闻时常登上小报。那些小报记者们,通过制造阮玲玉的谣言来获得公众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小报的销量。莫名其妙的,阮玲玉被小报描写成一个贪图富贵、周旋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水性杨花的女子。

这些绯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一时传言四起,著名的影坛女星瞬间竟成了无耻的坏女人。

两个男人的前后夹击和情感背叛,报刊上也时常出现对她不利的虚假报道,世俗舆论的脏水都泼在了她的身上,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阮玲玉心力交瘁。

内心陷入绝望的她,再也熬不下去了,她吞服了三瓶安眠药,在风华绝代的25岁,与这个世界彻底告别。

临死前,她留下了遗书。据说,她的遗言是“人言可畏”

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她死时搅动整个上海)(8)

阮玲玉死后,整个上海乃至全国都为之震惊。影迷们奔走相告,哀叹声四起。

大文豪鲁迅先生得知阮玲玉自杀的消息后,悲愤不已,还因此为她撰写了一篇文章——《论人言可畏》,来抨击当时作虚假报道的小报记者们。

1935年3月14日,在阮玲玉的葬礼上,三十万民众自发组织上街,为她送行。一代红颜,就此陨落,令人惋惜。

纵观阮玲玉短暂的一生,她曾是光芒万丈的著名影星,却也是身份低微的仆人之女;

她曾是无数人心中的女神,却也被无情之人一次次背叛;

她曾站在荧幕的中央大放光彩,却总在漆黑的深夜一个人孤独流泪;

她的一生传奇而又悲怆,美丽而又忧伤。她就是“默片皇后”——一代影星阮玲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