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明代才子解缙,年方五岁就已聪明过人。乡邻有不服者,考其曰:“日大还是月大?”缙不假思索,对曰:“天上日大,地上月大。”乡邻愧而退,观者赞之。
这个故事如今早已无从考证真伪,然而“天上日大,地上月大”却使我们会心一笑——天上“日”即“太阳”,当然比“月亮”大得多,地上“日”指的是“一天”,而“月”却是指“一个月”平均有三十天呢,所以说“天上日大,地上月大”。
那么日和月为什么会有双重的含义呢?
上古时期,我国的先民是用结绳的方法记事的,一件事就打一个结,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后来打的结太多了就记不住了,就有了用画来记事的方法。
慢慢的,画被简化成符号,符号又逐渐被统一,就成了最早的汉字,记录在龟甲或兽骨上就成了甲骨文,这样很多事情就得以被记录保存下来了。
古人对光明和温暖充满了向往,看到太阳,就创造了 每天看到画一个太阳,就表示一天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于是“日”就有了表示时间的概念。
汉字中,用日字做偏旁的字有不少就是和时间有关,比如“昨”“时”“晨”等。
除了表示时间,日字旁的字也表示和“太阳”有关,比如“晒”“晾”“曝”“晴”等等。
说完了“日”,我们再来说说“月”。月在古时候也有专用的字 外面半圆形表示月亮的形状,里面的竖线表示发光的天体。
我们都知道,月亮的形状每天是在不断变化的,用半圆形表示“月”一是可以和“日”加以区分,二是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观察,在古人看来,月亮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圆满的,所以用半圆来表示。
想来,远古时候,一定有位先贤仰望着月亮的变化,在石壁上记录下月亮每天的形状,然后他惊讶地发现,差不多就是每画三十个“日”的时候,月亮也完成了一轮从新月到圆月再到残月的变化,于是就把这一个周期称作“一月”。
因此,汉字中带月字旁的字有一些是和时间有关的,比如“朝”“期”“朔”等,有一些是和月亮有关的,比如“朦”“胧”“明”等等,反而是现在很常见的像“肚”“脸”“脖”等和身体有关的字虽然带有“月”,却和“月亮”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偏旁叫做“肉月旁”,在古代文字中,它们本是两个字,后因其小篆字体很相近,合并为一个偏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