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谈西安人(朱文杰西安的钟鼓楼)(1)

1970年代的西安钟楼

西安城有钟鼓楼,现在还有个钟鼓楼广场。咱们先说钟楼。

  钟楼是西安的中心,是牡丹金黄色的花蕊,也是西安最端庄、最雄奇,最气宇轩昂的巍峨。钟楼,仿佛一方立体的巨形印章,稳稳地盖在了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建都历史3100多年、十三朝古都的城市中心。

  西安钟楼,屹立西安,沉稳如山、恢弘大气、方方正正、循规蹈矩、墩实宽厚,如同西安人的性格秉性一样,而深受每一位生活在西安的人们爱戴。

  西安的城墙,圈出个四四方方的城,四方的城簇拥着一座四四方方的钟楼,它就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筑,更是西安的象征。西安城市建设以钟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出东、西、南、北四条笔直的大街,形成了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所形容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布局。在西安,无论大街小巷,都是如种菜畦的横平竖直,端南正北,很少有曲里拐弯的街巷。行走在西安,你绝不会迷路,这可能是中国城市的唯一,是西安这座大都市,留给每一位初入西安的旅者,最初的也最深刻的印象。只要你认准了方向,条条道路通钟楼。

  而如今西安城中心的钟楼,历史上曾经在西大街广济街附近。因为广济街曾是唐代承天门大街一部分,应是当年西安皇城的中心。有记载说:西安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初建时,地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迎祥观,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监察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

  但如今令人质疑的是西安钟楼是否在迎祥观与鼓楼对峙。

朱文杰谈西安人(朱文杰西安的钟鼓楼)(2)

日本学者足立喜六1907年拍摄的迎祥观钟楼

因为将钟楼迁移今址的龚懋贤在《钟楼碑记》中说:“西安钟楼故在城西隅,徙而东,自予始,楼惟筑基外一无改剏。”只说“西安钟楼故在城西隅”没指名迎祥观。而迎祥观还有一座钟楼,日本学者足立喜六1907年7月3日拍摄有迎祥观钟楼的照片,其型制与之不大一样。如钟楼在迎祥观,就无法与鼓楼对峙,它们大致处于一条线上。再有,一座迎祥观不可能有两个钟楼。

  当然这些争议都不妨碍钟楼曾位于西大街。再有一件趣事则是钟楼上的景云钟,甚是神异。据清乾隆年所立的《重修钟楼记》所云:“明时建是楼,以徙景龙观钟,既悬,扣之不鸣。”又云:“钟铸于唐景云之岁,历世久远,神物有灵,迁其地而不宁。”所以,只得重铸铜钟悬于楼中。当然其原因不明,是它留恋故地的西大街,显然有点荒诞。这口换下的国宝级文物唐景云钟,曾收藏于南院门亮宝楼,现藏西安碑林。

  笔者还听到一种神奇的传说,明代万历年间,关中发生了大地震,钟楼位置是一处海眼,一说有龙要现身,大明王朝令全国各大城市修钟楼,就是为了镇压龙气,而保自己真龙天子地位,万历皇帝就下令移钟楼以镇。可是并未镇住,后来发生的李自成起义,就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很快攻陷北京。再有一说,什么千年神鱼作怪,以钟楼移此压之,才不致地动,福佑万民。果然钟楼移建此处后,关中就再也没发生过大地震,而且钟楼历经战火,风风雨雨600年,作为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却从未发生过火灾,保存至今,令人不得不称奇。

  所以,我读龚懋贤《钟楼歌》就特别欣赏其中的:“来东方兮应昌期,挹终南兮云为低,凭清渭兮衔朝曦,鸣景阳兮万籁齐,章木德兮奠四隅,千百亿祀兮钟簴不移。”

朱文杰谈西安人(朱文杰西安的钟鼓楼)(3)

钟楼的飞檐翘角 图/@张宇明

钟楼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顶部有金顶,画栋雕梁,金碧辉煌。说到钟楼宝顶,民国时期,钟楼上曾驻扎军队,宝顶也被驻军盗窃走。笔者小时听老人讲,宝顶虽是铜制,但不是一般的铜,叫作什么风磨铜,风越吹磨,它就越明亮,属神异之物,价值连城。平时阳光下金光闪烁,每遇阴天有雨,它就发绿。这有关钟楼宝顶传说,真乃神乎其神,让人在惊奇中难辨真假。所以需要补充的是,所谓如此神异之“风磨铜”,未经科学考证,我听的仅是传说。

  这宝顶被盗后就换成了一块包了层铜皮的木头桩子。20世纪的1953年重修时,才换成金铂包裹的宝顶。

  作家冷梦在迎祥观小学上过六年学,她家当时住庙后街。后来迎祥观小学改为西大街一小,我初中同学屈锦民的母亲何宜春老师,曾在这所小学教了17年书,从1955年到1971年,任过西大街一小教导主任。

朱文杰谈西安人(朱文杰西安的钟鼓楼)(4)

钟楼旧景 绘图/@陶浒

   钟楼的历史变迁,得说清顺治六年在西安修筑的满人“驻防城”(即俗称的“满城”)。“满城”在今西安明城墙内的东北隅,而“满城”的西南城墙角,就以围绕钟楼为制高点。位于西安城中心的钟楼,直接与四条大街相连,钟楼四个门洞成了过街门洞,以通南、北、东、西。当年的钟楼并无盘道环绕。这四个门洞面东的穿洞,是“满城”城墙的西门,为了“满城”的安全防卫,这里加设有两扇大门。而钟楼的南、北、西三个门洞,没有门扇,所以,老百姓嘴上说的“钟楼四门两个扇”,“钟楼东口看门扇”,成了当年西安的一处独特景观。

  民国年间钟楼还被用做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场所。一会变成讲演厅,一会儿又成了西安最早的电影院。

  民国20年(1931)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合并原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平民图书馆、公共体育场等几个单位而成立。本部在马坊门街,在北大街设办事处和体育场,还在钟楼上设有讲演厅。

  民国20年(1932)6月1日,民众电影院在钟楼开业,放映国产电影《努力》和《上海血战史》。同年7月15日,陕西省教育厅以钟楼为稀有古迹,放映电影最易失事为由,责令停止该影院放映活动。

朱文杰谈西安人(朱文杰西安的钟鼓楼)(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