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生物有很多断绝近亲繁殖的手段,雄狮在完全性成熟之前就会被赶出家族,猴群也有这样的行为,虎干脆是独立活动,食草动物中也有很多在成熟之后离开母亲、家庭,到处迁徙寻找自己的配偶。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1)

而在生物上,近亲繁殖有一定的危害,原因是来自于同一个家族内的个体,可能都携带某种致命、致病的基因,如果恰好双方的生殖细胞中有形成于同一个家族的缺陷基因,就刚好形成了纯合子。隐性遗传问题必须纯合子才能显现,显性遗传只要有相关基因就会发生。近亲繁殖使遗传病的发生几率增加。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2)

看起来,似乎是大自然排斥近亲结婚,导致在生物演化的过程中,有近亲繁衍倾向、行为的物种,由于遗传问题的不断积累,导致生物种群逐渐衰弱,或者生出较多的畸形、残疾后代,不利于种群的持续存在。自然选择就把那些有近亲繁衍倾向的生物淘汰了,现代考古发现,曾经有不少物种在灭绝前期都有近亲繁殖的可能。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3)

在曾经存在的人科动物中,尼安德特人就可能发生过较为严重的近亲繁殖现象。他们活动的地区较为寒冷,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可是那时的人保暖条件较差,生产力不发达,尼人因为环境的变迁少了很多,然后又活动在较为狭窄的地区,最终导致近亲的结合;猛犸象也是这样,他们曾经从亚洲北部迁徙到更为寒冷的地方寻找草场,又不幸地遭遇了人类,被人类大量捕捉,也因为数量的减少发生了近亲繁殖。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4)

但是,大自然真的排斥近亲繁殖吗?其实并没有,大自然没有意识,它只是提供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要是能适应,无论怎样的繁衍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一些极端的繁衍方式还有助于生物适应更加残酷的环境,至少可以保住种群。连种群都包不住,那就是彻底地不能适应环境了。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5)

在现实存在的物种中,有些生物就保持了近亲繁殖。蚂蚁、蜜蜂这些昆虫最为典型,蚁后、蜂王的生殖细胞(单倍体染色体组)就可以独自发育为完整的雄性个体,这里是孤雌生殖。诞生的雄蚁、雄蜂拐过头又和蚁后、蜂王交配,产生工蚁、工蜂,这又是近亲繁殖。不过,它们都演化出了防止近亲繁衍危害的手段。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6)

通过单独一个蚁后或者蜂王繁育出的种群,慢慢地也会经历种群的衰败。不过,蜜蜂还可以通过婚飞的方式,找到合适的配偶然后有性繁殖。而一些蜜蜂还长出了特殊的腺体,可以通过气味的方式分辨是否具有亲缘关系,如果有亲缘关系,雄蜂就可能拒绝交配。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7)

而在复杂的多细胞动物中,也存在类似的繁殖方式,这里先说一个故事。英国在早年间引入了科摩多巨蜥,本身引入的只有雌性,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突然多出来一条雄性个体,后续研究发现科摩多巨蜥可以孤雌生殖,这样就产生了异性。然后这个异性反过头来又和它的母亲或者其它的雌性个体结合,进而繁殖出更多的后代。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8)

它的方式比较巧妙,雌性的卵子可以变性,变得像精子那样,然后和自身的卵子结合,生出的个体就也拥有双倍体染色体组。这种繁衍方式也会使科摩多巨蜥的基因多样性衰退,但是它们又时常生活在孤岛、荒漠等较为地带,种群之间有一定的隔离,在交配季节相互吸引的机会很少,所以它们具有近亲繁衍的倾向,这至少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种群的繁衍,这样极端的情况下若没有近亲繁衍这个手段,那么它们会很快灭绝。

动物界因环境恶劣减少生育真的吗(近亲繁殖可以维持种群)(9)

我们人类认识到了近亲繁殖的危害,可是在人类历史上,很多地方都讲究所谓的血统,因此搞什么亲上加亲,出现了不少不断衰败的王朝家族,法国、英国等国家历史上有段时期,一些王室的人有明显的畸形。因此,在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很多国家都立法禁止三代内血亲的结合,为的是提升人口质量。

而现在人类已经75亿,哪怕是仅仅靠我们的躯体、靠我们的基因多样性,世界上已经再没有生物可以危害人类,即便是最恐怖的病毒也难以导致全世界的人快速死亡,人类几乎没有灭绝的危机,因此也不需要通过那样极端的方式保持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