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最终的结果(匡衡凿壁借光千古流芳)(1)

相信大家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都学过“凿壁借光”的故事,史书有着详细的记载,“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说的是汉朝有一个叫匡衡的人,从小家境贫寒,父母无钱让他进入学堂学习。匡衡白天给人家打工,因没钱购买灯油,晚上就在家中墙上凿一个洞,借邻居家的灯光来看书。在今天看来,这俨然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曾激励了无数人。

匡衡最终的结果(匡衡凿壁借光千古流芳)(2)

可大家想过没有,这个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呢?一句话来形容,“有名有位而忘形,忘形而身败名裂。”匡衡靠着苦读,尤其拜入博士门下拼命学习《诗经》,让他有了出头的机会。当时认识匡衡的人称赞道,“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然而,匡衡参加了几次博士弟子考试都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中了一个丙科,被授予平原文学。考试不太灵,可进入仕途后,匡衡仿佛找到了灵感,官职不断得到晋升,由光禄勋到御史大夫,再到丞相,最后封为乐安侯。

匡衡最终的结果(匡衡凿壁借光千古流芳)(3)

建昭三年(前36年),匡衡代相,汉元帝赐封安东侯。高处不胜寒,这一点在匡衡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位居高位,匡衡可能想到自己从“凿壁借光”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于是如何保存自己就是匡衡需要考虑的第一要务。

汉元帝在位期间,宦官石显擅权,经常陷害忠良,可匡衡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尴尬了,作为丞相,有匡扶朝政的责任,于是朝臣们将匡衡与石显视为“一丘之貉”。可能使用“一丘之貉”来形容匡衡有争议,但匡衡放任石显陷害忠良。

匡衡最终的结果(匡衡凿壁借光千古流芳)(4)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匡衡上奏“戒妃匹,劝经学,学威仪之则”,得到汉成帝采纳。匡衡和其他大臣一起上奏,揭露中书令石显的罪行,结果匡衡被其他大臣们一并弹劾。

刚开始汉成帝并没有理会,反而尽全力保全他。次年,匡衡封地乐安侯国与当地临淮郡发生土地争端,有人举报匡衡多占土地达到了四百多公顷,外加匡衡儿子匡昌酒后杀人等。“诸事并发,匡衡惶惶不安,免冠待罪。后免官为民,病死家中。”

匡衡最终的结果(匡衡凿壁借光千古流芳)(5)

纵观匡衡的一生,最终从高官到贪官,到最终被贬为庶民,着实让人唏嘘。

参考资料:《汉书·匡衡传》、《史记》、《凿壁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