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被称为“国马”的北京马拉松终于回归赛道。
11月6日,2022北京马拉松(下称:北马)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2万多名大众跑者迈开步子,用双脚踏出了积极的律动。
最终,来自新疆的精英跑者阿奴拜克·库弯以2小时14分32秒的成绩夺冠,刷新了个人的最好成绩,也成为时隔20年后又一位赢得北马冠军的中国男子选手。
过去三年多,国内许多马拉松赛事经历了延期、停办的影响,路跑产业也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逐渐失去活力。
而今,作为中国历史最久的马拉松,40岁的北马再次起跑,这不仅是今年马拉松赛季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路跑产业复苏的重要一步。
顶住压力,跑出惊喜
这个周末,本来被外界认为是中国跑圈时隔三年多后的第一个“马拉松周末”。在中国田径协会的马拉松赛历上,接近20项赛事都将定档在这个周末。
然而,全国各地反复的疫情,让不少马拉松赛事再一次选择了“延期”或者“停办”。据国内媒体统计,在原本计划鸣枪的20多场路跑赛事中,有接近15场比赛最终都没能如期举行。
而在仅存的几场比赛中,北马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赛事。
据北京疫情防控部门官方数据,从11月1日开始,北京就一直都有新冠确诊病例。多家国内媒体报道,自从北马10月初确定了今年赛事时间之后,组委会就不停收到外界的询问,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北马还能办吗?”
而北马组委会对于外界的关心,一直保持着一个态度:北马肯定要办。即便在北马的赛前发布会被临时取消之后,赛事组委会的态度依旧是“一切正常推进。”
其实,北马组委会承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于疫情防控,还有外界的一些质疑。比如报名资格中“大众选手仅限为北京市常住人口报名”的这条规定,就在跑圈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最终在克服种种困难之后,这场“国马”还是被成功带回了跑者身边,而在时隔三年重新回归后,北马还带来了一份不小的惊喜。
26岁的新疆跑者阿奴拜克·库弯以2小时14分34秒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成为了北马在过去20年里,第一位赢得赛事冠军的中国精英选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鸣枪之前,作为赛事特邀选手之一的阿奴拜克·库弯其实并非夺冠大热,相比于何杰的“211”和杨春龙的“213”,阿奴拜克·库弯此前的个人最好成绩是2020年厦门马拉松的2小时19分48秒。
但在北马跑道上,这位来自新疆伊犁的精英跑者不仅超越了所有的夺冠热门,也超越了过去的自己,把个人最好成绩一下提升了超过5分钟。
同样刷新个人成绩的还有女子组冠军夏雨雨。比阿奴拜克·库弯更令人惊喜的是,夏雨雨甚至不是本届赛事的特邀选手。
她以大众选手的身份从A区出发,最终超越了包括李应美、王敏和杨花在内的一众特邀选手和夺冠热门,最终以2小时28分57秒的成绩,刷新了3年前在杭州马拉松创造的2小时41分29秒的个人最佳。
阿奴拜克·库弯和夏雨雨给北马带来的惊喜,同样也是北马给中国跑圈带来的惊喜——不管外部存在着多少困难,只有迈出步子,才会知道有什么惊喜在不远处等待。
天气冷,但跑者心里很热
“能够重新站在人群里参加一场马拉松赛事太不容易了,而且还是参加北马这样的赛事,我感觉很幸运,又很激动。”
34岁的阿超以4小时15分完赛之后,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出了这样的感慨。
他2014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先是在上海工作了大半年时间,然后因为工作调动定居北京。在美国读研期间他爱上了跑步,参加了几场路跑赛事,随后也把这个习惯带了回来。
刚回国的那几年,他遇到了中国大众马拉松的井喷期,参加了包括北马和上马在内的多项国内顶级赛事。
“2019年之前,我能感觉到中国的路跑赛事做得越来越好,但可惜因为疫情,这种热情在国内突然就不见了。”如今重新站上北马赛道的阿超颇为感慨。
“当我听到国歌的那一刻,心里就莫名地激动,虽然天气很冷,但人却热。”
北马鸣枪的这个清晨,北京的气温只有5度左右,虽然风力和气压对于精英跑者创造好成绩比较理想,但对于大部分许久没有参赛的大众跑者来说,这样的气温还是有一些挑战的。北马组委会赛前也专门提醒所有跑者,要充分重视个人保暖。
不过对于参赛者而言,寒冷根本阻止不了他们的热情。阿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北马起点的入场时间是5点30分,他6点左右到达存包处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参赛者聚在一起热身了,“这种感觉真的太熟悉了,但又觉得有点陌生。”
熟悉,是北马给跑者以及北京这座城市带来的那份不变的热情;而陌生,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从参赛者到工作人员再到路旁观赛者的一些改变。
回归跑道,不只是一场比赛
“进场和存包都变得更加严格和严谨了,而且在热身甚至是起跑的时候,还是能看到一些跑者选择戴着口罩。”阿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我的家人其实也在家附近的路段想看我比赛,但是后来告诉我们,现在观赛也变得严格了,他们不能靠太近,也不能举牌子。”
但即便如此,北马能够重新回归,对于参赛者,对于北京这座城市,对于整个中国跑圈,也有着足够重要的意义。
赛事要求“当地户口与居住证”的报名条件,给国内的其他赛事做出了一个尝试的例子。将在11月27日鸣枪的上海马拉松,也借鉴这个报名方式,对今年上马的参赛者做出了条件上的限制。
“虽然在大众参赛组中只允许本地跑者参加,可能没法像以前那样带动更多的住宿、交通和旅游消费,但北马的努力依旧是一个积极信号。”一位南方路跑赛事组织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北马的回归,会成为中国路跑产业复苏的重要一步。”
从1981年开创中国城市马拉松先河,到1998年率先向社会大众开放,再到如今打响中国路跑回归的重要一枪,40岁的北马不仅仅是一场马拉松比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四十不惑”的说法——“经历了许多,有了自己的判断力”,这样的形容也正好适合用来描述如今的北马:在经历了各种挑战之后,坚定地鸣枪起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跑者世界》总编辑、《马拉松大时代》作者张路平对于北马的一段评价,点出了北马回归的深层次意义。
“从天安门广场到奥林匹克景观大道,从一个地标到另一个地标,42.195公里的漫漫长路上,两万名跑者用移动的身体宣示:无论一个人,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国家,体育都是重要的精神力量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