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某个凌晨大约3点多,一位未满一岁孩子颜色发绀哭吵不安送到急诊室,父母神情高度紧张,说当天下午还在有点面色不好看,去社区医院后,当时面色好转,叮嘱回家先观察,但凌晨三点多患儿又出现哭吵伴面色发绀,父母送来医院急诊室。拍了普通胸片如果下图(左肺完成变白,正常像右侧肺内有气体交换拍出来黑色)说明异物堵塞了左支气管入口,同时面色发绀,气促严重,再追问病史,孩子母亲下午曾给宝宝吃过花生米,那支气管异物可能性最大,鉴于本院没有儿童支气管镜,立即连夜120车送往儿童医院进一步救治。

婴幼儿为何容易出现发绀(不但会造成宝宝发绀缺氧)(1)

左侧支气管完全堵死,造成左肺没有气体进入,拍出全是白肺

为什么婴幼儿好发支气管异物?

1、婴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通常通过摸咬添方式探索世界,喜欢把小东西塞进口内,特别大人忽视看管,就容易发生支气管异物的常见的原因。

2、父母无知不了解支气管异物的危险或者没有真正遇到过支气管异物,可能存在侥幸心理,或者老人认为娃好玩,没有风险意识。但是一旦发生支气管异物容易窒息而死亡,不是开玩笑的事,能通过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的孩子都是幸运的。

3、婴幼儿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吞咽功能不协调,在吞咽或者咀嚼食物的时候容易误入支气管。

婴幼儿为何容易出现发绀(不但会造成宝宝发绀缺氧)(2)

为什么孩子发生了支气管异物容易误诊或者漏诊

1、异物进入支气管,如果进入小支气管容易发生顺应 ,就不持续出现呛咳症状。

2、早期胸片的影像学不一定能发现,这也是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常见原因。

3、缺乏了典型异物呛入的病史,家长没有在场发现孩子呛入异物过程。

4、医生缺乏支气管异物的意识,没有详细询问病史。

婴幼儿为何容易出现发绀(不但会造成宝宝发绀缺氧)(3)

哪些临床迹象提示支气管异物可能

1、孩子突然呛咳,面色改变,这是支气管异物典型呛咳病史不能忽视。

2、孩子莫名其妙的突然持续性痉挛咳,无法用其他原因来解释。

3、突然的呼吸困难。

4、可以听诊到呼气喘鸣音,双肺听诊不对称。

5、肺炎正规治疗好转又反复,是因为支气管异物时间久了容易感染,但是因为异物没有取出,导致病情反复。

6、突然发绀很快缓解,顺应了宝宝气道后,没有出现发绀,这时很容易误诊。

婴幼儿为何容易出现发绀(不但会造成宝宝发绀缺氧)(4)

家长发现异物误入气管常见错误处理:

1、强行催吐,无助于排出支气管异物。

2、没摆对体位拍背导致异物掉入气管更深。

3、灌水尤其干果、葡萄干容易膨胀。

急救办法:比如对于1-3岁幼儿采取的急救办法如下:

背部扣击法:家长取坐位,将婴幼儿放在双腿上,婴幼儿胸部紧贴家长的膝部,头部略低。家长以适当力量用掌根拍击婴幼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脊椎部位5次,5次后看异物是否被排出,没有排出,如此反复进行,同时呼叫别人拨打急救电话。

婴幼儿为何容易出现发绀(不但会造成宝宝发绀缺氧)(5)

这个发绀的宝宝,因为一路震动颠簸,在到儿童医院门口,如果大哭了起来,大楷异物从支气管掉出,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到医院急诊拍了个胸片,都恢复了正常,真是幸运。

婴幼儿为何容易出现发绀(不但会造成宝宝发绀缺氧)(6)

但是这么幸运的案例极低,支气管异物是婴幼儿发生窒息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尤其是在那些年龄小于2岁宝宝。据初步统计数据在美国每年死于支气管异物儿童约有4800人。80%发生于3岁以下,1-2岁是高峰。所以这个年龄段儿童家长尤其要小心。

重在预防,别高估宝宝吞咽协调能力,父母要有风险意识。不喂宝宝坚果花生瓜子,果冻,爆米花等食物。宝宝呆的环境要注意查看是否宝宝易拿到笔盖,硬币,玩具小配件,应当及时拿走。尤其节假日期间,父母比较忙容易一时疏忽宝宝而出现这种悲剧。


把复杂的儿科临床问题通过科普变得通俗易懂,请关注@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欢迎转发和分享,一起加入儿科科普的大家庭,家长有相关话题和问题可以留言探讨,柯大夫在空余时间会针对典型问题给予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