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能力》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1.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是( )。

A.听老师讲课

B.阅读图书

C.实际操作

D.看他人如何做

[答案] C

[解析]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是实际操作。故选C项。

2.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

A.家长的教育要求

B.上级领导的要求

C.小学的教育要求

D.幼儿发展的需求

[答案] D

[解析]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故选D项。

3.建立良好幼师关系的前提是( )。

A.传授丰富的知识

B.尊重理解幼儿

C.不批评幼儿义

D.满足幼儿的一切需求

[答案] B

[解析]尊重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前提。幼儿教师自幼儿入园起,尊重、爱护他们,会使幼儿很快摆脱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会很快与教师建立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有了良好的师幼关系,幼儿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才能E幼儿更好地接受。故选B项。

4.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让他们( )

A.多交流多表达

B.多模仿别入说话

C.多认字多写字

D.多背涌经典

[答案] A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为“发展幼儿语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也就是说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多交流多表达。故选A项。

5.制定-日活动计划主要是依据( )。

A.社会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B.当地文化特,点和本班幼)身心发展状况

C.本周计划和本班幼儿兴趣与需要

D.幼儿园和班级的学期计划

[答案] A

[解析]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育的生活化,学前儿童教育必须是保教并重的,必须寓教育于儿童的一日生活之中。日常生活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对学前儿童而言,大部分的学习是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就是日常生活本身。制定一日活动计划主要是依据社会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6.通过分析幼儿手工成果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自然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 D

[解析]作品分析法属于幼儿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幼儿的作品当中会反映出诸多孩子的心理世界。例如,请孩子们画一张关于春天的景色,有些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会把太阳画成是色的,或者把天空涂成是色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幼儿的心理存在着某些问题,教师与父母要善于发现问题,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去解决这样的一些心理问题。

7.在幼儿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有意记忆

B.语调记忆

C.形象记忆

D.意义记忆

[答案] C

[解析]根据识记材料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这四种类型。幼儿阶段主要根据具体的形象即形象记忆来识记材料。故选C。

8.某一时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最为迅速,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个时期被称为( )

A.反抗期

B.敏感期

C转折期

D.危机期

[答案] B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在此阶段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故选B.

9.有些幼儿经常看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其攻击行为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电视的暴力内容对幼儿攻击行为的习惯起到( )

A.定势作用

B惩罚作用

C.依赖作用

D.榜样作用

[答案] D

[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在观察学习中,观察

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题目中,幼儿看电视上的暴力镜头,攻击行为

10.与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相关联的是( )。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故选A。

11.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表现。

[答案]

[解析] (1)想象目的不明确,容易受外界干扰,想象主题不稳定。

(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

(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

(4)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12.简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答案]

[解析]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①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②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③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④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2)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①游戏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②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③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④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⑤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3)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①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②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③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能力;④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⑤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

(4)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①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了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②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③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发展了儿童的美感;④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13.陈鹤琴说过幼儿发展具有整体性。虽然他把幼儿发展划分为健康,科技,艺术,文学等5类,但是他们是相互作用的。结合陈鹤琴的观点,分析学习和发展的整体

[答案]

[解析] (1) 陈鹤琴根据五指活动”提出了“整个教学法”,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共铜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在整个教学法中,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施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主张游戏式的综合性教学法。整个强调的是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

(2)《指南》中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幼儿园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是综合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的方式多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某一主题为核心, 将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及艺术等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联系有机渗透,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因

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又具有渗透性。

14.三岁半的蒙蒙,很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可是奶奶却说:“你还小,出去玩会,被别的孩子欺负的,就在家玩多好。”有时邻居家的小朋友想到家里来找蒙蒙玩,大人常嫌添乱,而替蒙蒙婉言谢绝,于是蒙蒙就只能在家独自玩耍.

问题:

试运用同伴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蒙蒙家长的做法进行评析。

[解析]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通过这种同伴交往所形成的同伴关系与同伴经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

材料中,蒙蒙处于三岁半的年龄,渴望与小伙伴玩耍,说明他有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作为家长,应当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引起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要使得同伴之间互相接纳成为而儿童的一种日常的交往行为,关注对幼儿交往策略的指导。

15.春天来了,老师们都忙着为班级布置春天墙饰。张老师设计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图1)。李老师帜在墙上画了株大树的树干(图2),她希望幼儿能随时将看到的信息剪纸、绘画等方式反映到墙面上。

202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真题(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能力真题及答案完整版)(1)

问题:请评价两位教师的做法。

[解析]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不利于幼儿发展,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幼儿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遵循了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如下:

(1)参与性原则。幼儿园在进行环创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参与。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并没有让幼儿参与,而李老师只在墙上画了株大树的树干,她希望幼儿能随时将看到的信息用剪纸、绘画等方式反映到墙面上,体现了参与性原则。

(2)教育性则。幼儿园在进行环创的过程中,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具备-定的教育意义。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有助于幼儿对春天的感知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体现了教育性原则。

(3)动态性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需要具备动态性。材料中李老师设置了半成品,幼儿在后续的活动中逐步添加,使墙面逐渐丰富,充分体现了动态性原则。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幼儿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于张老师的做法,我们应该加以避免。

16.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们在玩买卖的游戏时,不管物品的价格多少总是随的付款和收款,比如: 3元钱的东西,孩子们总是会拿1元,5元, 10元的代钱币付钱。有的幼儿不计算总和,不管多少钱都随意给钱,收款的幼儿也随意收下。

针对幼儿这一问题,设计教育活动。要求写出设计思路,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活动名称: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活动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在游戏中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等币值的商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对人民币的初步了解。

2.物质准备:动画片视频、人民币道具课件ppt、各种商品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动画片《小熊逛超市》,并设置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小熊想买蜂蜜和蛋糕,是用什么才能买到这些东西呢?哪位小朋友踊跃发言呢? (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人民币

1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幼儿观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事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 ;人民币的种类(包括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颜色。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钱嘛?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弓导幼儿分别观察人民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和数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的数字和颜色图案来区分和辨别人民币。

三、使用人民币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 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 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

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 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四、总结反思,延伸探究。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教育宝宝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

2、请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到商店看一看,商店物品的价钱大约是多少钱,可以试着自己尝试购物。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用到人民币。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能够正确的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消费,初步树立购物的意识。同时弓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