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于晚清政坛的慈禧太后,竟然还有向别人借钱的时候?

这话一说你可能并不相信,要知道慈禧的生活一直是养尊处优,每年花费的银两更是数以亿计。

再者慈禧的身份地位也不允许她有低头借钱的机会。

然而这件事却发生在慈禧逃亡西安的途中,那么除了皇室谁还有那么大的本领借钱供慈禧使用?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

丢弃紫禁城,逃亡求安生

自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来,整体国力就在慢慢地下降。

可怕的是国人不能自知,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思想中不能自拔。

知道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这时候远在深宫的执政人才发现,原来我们与那些人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2)

单靠清兵的血肉之躯与较为落后的火器,只能被动挨打,导致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此时的清政府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中,对外要应付列强,对内还要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最初的口号是“反清复明”,以求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很快地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

然而义和团运动并没有因为镇压就沉寂下去,反而愈演愈烈,可以说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之前,清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3)

自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列强企图侵占中国土地,归化民众思想之时,义和团勇敢地站了出来,抗击侵略者。

说到底义和团运动中的人都是中国人,虽然想要推翻清政府,但骨子里面对外强侵略,第一时间自然调转枪口一致对外

这一举动惹怒了列强,面对清政府尚且需要精力与时间,再加上义和团,列强一时也颇为头疼,于是要求慈禧尽快解决这个麻烦。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4)

慈禧太后看见义和团能有如此的觉悟,将主要目标转为对抗外辱,也正好让清政府得以喘息。

那么不妨与义和团合作,毕竟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在行动与指挥上不能与清兵相比,但是两个力量相结合,也足以给西方列强一点压力。

就这样义和团与清政府合作,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驻清政府的核心地区北京,以示诚意。

清政府的做法并没有让当时的局势有任何逆转,反而对西方列强进行了极深的刺激。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5)

他们认为这是在对自身的一种挑衅,不给清政府施以打击,清政府不会主动地顺从他们,甚至一度要求慈禧让权,找一个可以听话的人代替慈禧。

对于慈禧来说,签订条约、联合义和团,这些做法最终都是为了稳固她的地位。

垂帘听政多年,早已习惯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退出权力中心,是万万不可能办到的。

慈禧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既然让慈禧主动让权行不通,那么现在就要承受应有的后果,直接武力夺取。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6)

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慈禧抵抗不敌,于是下令出逃紫禁城。

出逃山西,借钱享受

北方有北京,南方有南京。南京一直是明清两朝重要的政治与经济枢纽,康熙、乾隆都曾在此祭天以求国泰民安。

慈禧的第一安身之所本来想选南京,但自从列强入侵后,南京人民也自发地抵御外辱,此时与列强的斗争如火如荼,那么自然不能够选择南京了。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7)

东北地区物产丰饶,又有清朝重兵把守,也是一个好去处。此时沙俄的干扰也是让东北人民应接不暇,自己前去路途遥远,说不定还有危险。

北上南下的计策都难以行得通,那么只有西进去往西安,去往西安对于慈禧来说最为合适。

一是八国联军入侵,只有西面暂时无战事,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二是西安自古以来就是六朝古都,王者之气浓重,慈禧在西安能够暂时以西安为指挥中枢,她还想要重整旗鼓,有朝一日重回紫禁城。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8)

西进的计划敲定,那么就开始逃亡生活了,而慈禧美其名曰地给这次逃亡称呼为“西狩”。

意思是西进打猎不是逃亡,只是为了以后撰写史册的时候,有个好听的名头罢了。

不过这次毕竟是偷偷地出行,不能像往常一样行辕车队轰轰烈烈,所过之处也不能夹道欢迎,只能无声无息地避免八国联军发现行踪。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改往日的光鲜气派,穿的是粗布麻衣,坐的是简陋的马车,吃的是粗粮做成的干粮,难以下咽。睡的是茅屋瓦舍,盖的是油腻薄衾。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9)

定眼一看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与一国之君。

为了出逃慈禧还忍痛剪下了自己的长指甲,将她那引以为傲的乌黑头发盘起来,像一个农家妇女。

一路颠簸随行人员也少得可怜,仅有一些护卫和照顾起居生活的太监宫女,两个太监在前面领路,骑得也不是高头大马,而是骡子。

要说慈禧的威望在当时还是有着许多的拥护者,出逃的第一站遇到了接到消息的武卫军前来护驾。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0)

走走停停的路上,又陆续地吸纳了一干人等,这些人都表示愿意和慈禧共进退的臣子,就这样这支西逃的队伍,达到了两千人之多。

这个队伍人数庞大,那么吃的穿的所需开销就变得大了起来。一路上并没有走官道,而是另辟蹊径。

在途经一处农田的时候,慈禧实在饥饿难忍,再加上队伍中也是有许多人饥肠辘辘,就在此地割了农人的玉米直接烤来吃,没有水就将玉米秸秆嚼碎,喝里面的汁水。

一路上那些官员随从,只能靠喝马尿来解渴,仅存的一点水,都留给了皇室之中几个身份尊贵的人。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1)

当时出宫的时候由于匆忙,并没有带多少银两作为盘缠,到了山西之前早已花光了。

倒是拿了一些珍宝,可是也无法兑换,万一发现是皇宫里的物件,走漏风声也得不偿失。

无奈之下慈禧太后也只得差人前去向晋商借钱。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大著名的商帮,分别是晋商、徽商、潮商,无一不是实力雄厚的商业集团。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2)

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当属北方的晋商。多年前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把晋商的精明能干,忠厚朴实演绎得生动形象,也将晋商的实力显露出来。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山西人,只要是有山西人的地方就有晋商,只要有晋商的地方就有票号。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乔致庸,就致力于“汇通天下”的志向。

当时慈禧太后到达山西后,就着人调查山西地界有名的富商大贾。可是当山西的商人知道慈禧一行人到达山西后,并没有像预料之中的那样主动迎合,甚至避而远之。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3)

这里可以理解为商人看重的还是利益,当时的大清国气数已尽,就连慈禧都逃了还能翻身吗?这个疑问是大多数人思考的。

就算此时借钱给慈禧,那么她什么时候还。再者说借给多少合适,借得多了自己伤筋动骨,眼下战乱纷飞,钱也不好赚。

借得少了吧又怕慈禧不乐意,触怒了皇家威严,到时候再降下罪责,得不偿失。

但此刻也有两家晋商主动地站了出来,就是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和位于山西太古的曹家。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4)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那么多的晋商躲都躲不及,为何这两家晋商会主动站出来呢?

山西太古的曹家,在晋商之中算是首屈一指的富商,从曹家始祖曹三喜开始,到了光绪年间这一代,那是积攒下了万贯家业。

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人知道,曹家一直是晋商中实力最强大的,可以说是晋商的标志和颜面,所以曹家能站出来借钱给慈禧,也算是给晋商一个交代。

毕竟慈禧的地位在那,来到山西她老人家能屈尊张口向晋商借钱,本就是一种降低自己身份的行为。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5)

这个时候没有任何晋商的表态,那么对于晋商的名声也是一种损害。

再者慈禧的开销不是一般的大,在晋商之中能借给她钱的人也屈指可数,曹家绝对算是其中最大的商家,能承担得起这笔“有借无还”的钱。

所以曹家当即拿出30万两白银给慈禧作为盘缠,慈禧自然是满心欢喜。

但作为高高在上的她,自然不能让人拿住什么话题与把柄,这对她的身份是一种侮辱。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6)

在问及曹家要什么赏赐时,曹家说这是孝敬老佛爷的,但是慈禧作为大清朝身份尊贵的人,也没有白让曹家拿这份钱。

日后回到北京到时候,让人把一件金制的火车头赏赐给了曹家。

这个火车头最早是由法兰西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等精雕细刻而成,上面还有两个表盘,一个看时间一个看天气。

最神奇的是,如果往这个火车头里倒上水,它还会冒出白烟,就像真的蒸汽火车一样。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7)

曹家一收到这件赏赐的礼物直呼太值了,这件宝物的价值已经远超30万两。

此后这件火车头一直视为曹家的传家宝流传下去,现在在山西博物馆还是能够见到的。

再说乔家虽然从银两上不能和曹家媲美,但身为乔家主人的乔致庸却有一颗兼济天下的豁达胸襟,人称“亮财主”。

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许多地方青黄不接、颗粒无收,朝廷上下也是束手无策。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8)

但是此时的乔致庸却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的决定开仓放粮,又捐出巨额银两用于赈灾。

他说国这个大家没有了,那么何谈小家,格局之大在晋商之中无人可比。

当慈禧提出借钱的时候乔致庸认为,一个可以改变乔家命运的机会到来了。

慈禧题字,福种琅嬛

慈禧一行人到达山西后,乔致庸得到消息,将自家旗下的票号大德兴从里到位装饰了一番。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19)

不说金碧辉煌也布满真金丝绸,将这里作为接待慈禧的临时行宫,给足了慈禧面子。

慈禧一行到了大德兴之后,乔致庸亲自接待,看着装修过的大德兴,慈禧很是满意,觉得自己的身份地位受到了尊重。对乔致庸的印象也是极好的

慈禧一行人就算在大德兴稍作休整,慈禧在的这些时日,乔家每顿都是八碟八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吃了一路的粗粮干饭,慈禧对这些久违的美味那是大快朵颐。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20)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或许是一种讽刺。据说乔致庸有一天突然让厨子做顿家乡“风味小吃”野菜团子。

慈禧自然是没有见过,吃了一口之后,直接用手自己拿着吃,不用太监伺候,而且一边吃一边感慨,此行也是因祸得福,吃到了如此美味的食物。

不知道慈禧以后知道,要是今天她吃的是最普通农户人家吃的饭,会作何感想。

慈禧此行的目的是借钱,所以在休整一些时日后,当乔致庸说愿意拿出纹银10万两时,慈禧也是说了一句,打搅多日想要什么赏赐呢?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21)

这时乔致庸也是当即回了一番话,也正是这一番话,奠定了乔家后代的基业,以及让乔家和朝廷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乔致庸说:“能够面见老佛爷就是一种福气,这10万两就当是孝敬您的,哪敢提出要赏赐。

不过听闻老佛爷的书法有大家之精妙,能够亲眼看见,也是几世修来的福分,所以恳请老佛爷留下一幅墨宝,乔家必定焚香供养,以谢老佛爷之恩典”。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22)

这番话第一次给足了慈禧面子,体现身份尊贵,第二又没有让慈禧破费,而是自己不要赏赐。

第三就是让慈禧没有白拿,而是留下几个字作为恩赐,避免了慈禧金口已开,但是话收不回去的尴尬局面。

“乔致庸斗胆请老佛爷留下——福种琅嬛四个大字”,这琅嬛二字从字面上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么今时今日慈禧在这,可不就是将慈禧比作神仙了,直接将身份抬高到了顶峰。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23)

慈禧自然是欣然接受,大笔一挥“福种琅嬛”四字大匾,就此留在了乔家。

乔致庸的这一做法是具有实质意义的,首先慈禧亲笔手书,摆明了乔家和朝廷的关系,是一种背靠大树的关系。

以后任谁想和乔家来往,有这层关系在,也要掂量一下自身的轻重。另外也是一道保命符,

此外乔致庸一直有一个夙愿,那就是“汇通天下”。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24)

在这之前乔家的票号生意虽然做得也不错,但是按现在的话来说,缺少一种官方认证。

不过自从慈禧来后,朝廷的税费汇兑业务,就由乔家接管了。

可以说乔家就是朝廷在民间的经济代言人,有了这一业务,真正地将汇通天下的业务实现了。

乔致庸的智慧、眼界,让当时的晋商在感叹之时也后悔不已。

慈禧向乔家借十万两后续(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25)

谁也没有想到众人躲避不及的慈禧,竟然在这里还有巨大的商机留存。

然而机会只有一次,谁具有胆识,敢冒着亏损的风险,对慈禧进行风险投资,如果成功了,获得的回报将是无可估量的。

显然乔致庸赌赢了,让乔家成为了晋商之中的耀眼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