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学:指那些关于如何获取“名相”的知识与学问。

唯:唯唯诺诺,恭顺听从。呵:呵斥,批评。何若:多少。

抛弃掉那些关于如何获取“名相”的知识与学问,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和忧患。恭顺听从与 批评呵斥(对自己的感受)相差真的那么多吗?美好与丑恶又相差多少呢?

事物标准是相对出现的,不要执着于“名相(耳所听到的为名,眼所看到的为相)”的差 别。抛弃掉二元对立观点,看清本质。

不要被所谓的美好与丑陋牵着鼻子走,要用端正公平的视角去看。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让人们所害怕与畏惧的(人、物、事),(对应的人、物、事)也会害怕人们。(“所畏” 的对象为领导者或其管理方式,此为果;“畏人”的对象为民众、员工,此为因。)

正因为失去控制、不放心,管理者害怕畏惧民众或担心民众不受管控才会采取高压管理让人们畏惧害怕。

领导者的第三种管理境界“畏之”,越是靠威严高压来管理的领导越是害怕民众员工会反抗,必定不会长久!

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纍(léi)呵,如无所归。

望:辽远,没有边际。熙熙:光彩光亮,形象高大。飨:享用祭品。

太牢:古代祭祀天地时用的猪牛羊。泊:淡泊宁静。未兆:没有行迹。

未咳:不会笑时的状态。所归:目的,所求。纍呵:漂泊不定的样子。所归:皈依,归属。

(悟道的领导者)辽远啊,像没有边际一样。(那些没有悟道的领导者)把自我形象包装 得特别高大,光彩照人,像神享用大家进贡的东西一样,像春天登上高台进行盛大祭祀一 样。我(悟道的领导者)淡泊名利内心恬淡而无动于衷没有行迹,浑浑沌沌的样子,保持 着像初生婴儿还没有会笑时的状态。(内心)漂泊而淡然,好像没有皈依与归属的样子 (无目的,无所求)。

两种境界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要回归单纯、心中无杂念、无欲望、放空放松自我的“未咳”状态,欲望越多越困苦。

洞悉世界的奥秘,不刻意地去在意回报,也许会获得更多的回报。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遗。

遗:wèi,给予。

一般的领导者想的都是让自己的财产增加“有余”而为自己捞取(只顾自己利益),而我(悟道的领导者)却不断地向外给予、付出。

只有真正地不断为大家付出,秉持善念,从容做事,才能获得更好的回报。(为自己或为他人结果完全不一样)

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愚人之心:愚笨不争之人的心。

昭昭:显示展示自己光鲜光亮。

昏:指不彰显自己。察察:严苛,斤斤计较;爱审查他人缺点,专挑他人毛病。

闷闷:不挑剔他人缺点与毛病。

我(悟道之人)的内心、心态看起来像和愚笨不争之人一样,浑浑沌沌的状态。一般人(没有悟道之人)总是爱展示自己,让光鲜光亮聚集到自己身上,而我将自己放低,不彰显自己。一般人很精明爱审查他人缺点,而我并不挑剔他人缺点。

不彰显自我,忽略他人缺点,要多看和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人的优点。

沕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沕:深远。望:辽阔宽广。

以:目的。顽:没有劈开的木头,质朴。鄙:乡村质朴的状态,原始的。

悟道之人的心胸深远啊,像大海一样宽广。宽广啊,像没有边际。一般人做事总以自我利 益为目标,我唯独保持着原始的质朴状态。

悟道之人心中装的是众人的利益,而没有为自己捞取与斤斤计较的心。

放下私利,向着对的方向去就好。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欲: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食母:指(一切的)根本、根源,化生天地万物的“天道”;用“道”;母,指天地的本源 “道”。

我(悟道之人)的信念与目的不同于一般人(没有悟道之人),因为我尊重用“道”。

不因为财富地位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心态。

幸福生活属于悟道之人。

三字读懂道德经(我理解的道德经之二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