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1)

唐寅,初字伯虎,后更子畏,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时期著名的画家,诗人。博学有逸才,是赫赫有名的才子,他的别称很多,如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

与祝枝山,文徽明和徐祯卿一起被称为"吴中四大才子"。他的作品很难简单地分类,既有"院体"的痕迹,也有不可否认的文人画风,意韵非凡。唐寅偏重山水画,南北画风相互融合,这在当时的各画派中是非常奇特的,也是他作画的独到之处。

唐寅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处于盛唐,后半生处于衰败的晚唐。这与他的经历出奇的相似,很多文人墨客拿他的经历与明朝的兴败相结合,从他的诗,画,词中看到了明朝的影子。

这只是一个比喻,但反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他的一生中有太多别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也成了他创作的基础,相传红楼梦里林黛玉葬花,然而唐伯虎在悲冷主调下葬时代。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2)

一、唐寅一波三折的人生

唐寅自幼就天资聪明,加上父亲是经商的商人,家底非常殷实,唐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五岁入县学为生员,十七岁补府学生员。

在学堂时,他的文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的挚友祝允明曾在一书中写到"童鬓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看见他在当时的名气。二

十九岁参加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在未得功名之前,便发出"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夜读》)的狠劲,正如我们少年时曾经说的"如果我考不上,我就怎么样"等。等考上解元之后,便高兴地说着"秋月攀仙桂,春风看杏花。一朝欣得意,联步上京华"。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3)

这倒像是一位傲慢的富家公子哥儿,因为豪放的性格和小有名气的才华,让他结识了一些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热爱书画的挚友,祝允明,文徽明等。

当时的主考官梁储及学士程敏政都非常欣赏他,经多人相劝进京参加会试,但不幸的是,因遭人忌恨被人谗言,不但失去了考试资格还被关进了狱中,出狱之后,他的生活极其的落魄,只能靠着卖画维持生计,物质上虽缺乏,精神上却好不潇洒。

其间,他与师友来往密切,彼此唱和。之后他不再跻身仕途,过上了放荡不羁,过一日赚一日的洒脱生活。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4)

他的《上宁王》的记载很好的表明了他的心态"是非满目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画作有了名气之后,生活有了些许好转,到了晚年,唐寅在桃花坞开始了隐居的生活,所以才有了:"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家不耕田。闲来写副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洒脱豪迈之情

唐寅的一生曲折坎坷,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不顺,才让他能在艺术创作上光辉灿烂,难怪顾复在《平生壮观.卷下》中感慨:"予以为先生生前之不幸,奶声后之大幸焉。"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5)

二、唐寅的绘画艺术

一代社会生活的形成乃至变异,这个社会的固有的原本生活规律也会发生变化,正是从这种角度而言,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行为等等会被潜移默化。明朝在一个转变的社会中,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是以极具变化为其特征的。

唐寅的一生正是在这转折点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动,这使唐寅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唐伯虎的早期作品《虚阁晚凉图》,近景岸边有两棵大树枝叶相互交叠,岸的右侧是小路,树荫下有一水榭,两位高士席地而坐,一个童子正奉茶前来。中景,四周林木郁郁。远景,山的造型、皴(即山石的褶皱)法简单明了、平和自然、不可以的雕琢。

与之类似的还有《藕香图》《后溪图》。而后期的唐伯虎,因为经历了各种挫折,在开局上往往是用短平快的绘画方式,南宋的院体画派就是运用了这种风格,这种画法比较细腻,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悲愤中夹杂着失落。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6)

例如,他们典型的要素就是重岩叠嶂,中横交错的树木,而这些又象征着逆境中挣扎、人生险恶下的自强不息。其实,科考舞弊案后的唐伯虎无论在心情还是性格上,都难以继承沈周的画风。因为,沈周的画脱胎于元朝画家,方劲有力的用笔方式,以北方画风格为主。

用画作术语来说,也就是:南方派构图,手法平实;北方派用笔,遒然有力。唐伯虎的山水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院体为主,但也不缺少文人的画风,有含韵,第二类是文人画意韵浓重,又有南宋院体的画法。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7)

首先,宋人传统的山水画法主要是用于北方的崇山峻岭,比较刚硬,与文人柔美线条画法相比,更符合唐寅经受人生重创后个性的强烈的精神。他把这两种绘画的画风融合在一起,柔中带刚,刚中带柔。

他的其他类型的绘画也是另有一番观赏价值,花鸟画非常的有趣,富有真实感,可谓是栩栩如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到唐伯虎40岁之后,他基本上已经自成一家,后来还非常得意的写了一本关于绘画艺术的书,名叫《画谱》,并且说道:"有志于图绘者,悉心披阅,而寄兴寓情,更求诸笔墨之外。俾贵鉴者,以神品目之,则进乎技矣。"

他告诫以后要有志向学习画作的人,应该仔细研磨我的这本书,日后一定会大有长进。这是他在这个时代的创新,不仅要传承传统的绘画艺术,还需要创新,唐伯虎的经历造就了他大胆,不局限于世俗性格,这也让他在当时的绘画界占得一席之地。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8)

三、唐寅的创作思想

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他的主流思想是侠客的精神,何为侠客精神,有大侠,小侠之分,小侠,就如太史公所说,做的事情没必要都是正义的,但是要说到做到,讲究诚信,为了信誉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大侠,为仁为义为天下的人民,都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侠客可以不被局限于常规,自己走自己的路,因此,侠客精神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唐伯虎从小就流露出很强的侠客精神。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9)

例如他在《题伍子胥庙壁》上说: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他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的相似,这也是他为什么崇拜李白的原因。

他会随机应变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无处无艺术,有一段史料记载唐伯虎自发装疯卖傻,唐伯虎在装疯的日子里,每天疯言疯语,宁王把他叫到眼前,他是说东说西就是不说正道。更有甚者,他还玩起了行为艺术,赤身裸体的在大街上左喊右喊。

这种行为就放在今天估计也没人敢出这样的点子。他不怕世人的笑话,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这是他形成独特的艺术特点的重要因素。

功名已断,落花已败,一个符合大时代的唐伯虎正式出现,经过这些事件后,唐伯虎终于理解到了"大隐隐于市"的真谛:按照世俗的规则去办一切阳光的事物,万世不求进取只求能够顺应天道。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10)

有关唐伯虎的流言蜚语立刻扑面而来,主要内容无非是唐伯虎有病,被人赶了回来。科考舞弊案之后、娶了青楼女之时,各种流言蜚语更是铺天盖地。

这些流言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心情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依然卖着他的画,画作浓淡变化,笔画的粗细是那么的相得益彰,任意任性,突出自我,用这些外物表达他不平的内心。

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历史人物的笔下逐渐形成了,唐寅在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我们可能无从得知,从这些遗留的作品中,似乎可以看到他一生的崎岖坎坷,科举考试事件后,唐伯虎被这件事情改变了人生轨迹,到了晚年也没能从这件事情中走出来,表面上的浪荡无忌,其实内心多愁善感

唐寅的绘画世界(唐寅生平的绘画多是有感而发)(11)

不然,他的画作,诗书怎么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又怎能可以流传至今。在新旧时代的转型下,这个性张扬的人把自己的人生活的如同传奇一般。

唐伯虎在"风流才子"光环的照耀下,让人们忘却了他也是这世俗中的一员,他也有普通的一面,例如他的审美观、宗族观、继承观等,显然都没有超脱同时代人物的思想束缚,甚至更保守。中国人无论你怎么叛逆,其最终都是要回归儒家思想。唐伯虎其实也是如此。

唐伯虎年幼时不知道孝敬父母,等到了一定的年龄,他才知道孝顺父母,但是为时已晚,例如他的遗作《陈孝子歌》就是明证。这是他的遗作,但没有完成。回归社会本性,到了晚年,他更思念起故去的亲人。也许是在晚秋时节,看着满地的落花,他颤巍巍地移动着身子,思念着亲人。

【玩死的帝国:唐伯虎与大明娱乐业】李连利

【中国绘画史】陈师曾

【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