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元宵节的一些知识吧!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习俗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如果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富有乐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欢。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正月缘何不剃头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弱。”这首民谣根本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就会死舅舅的预言,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满清政府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时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政府对抗,于是就用“思旧”的谐音“死舅”,编唱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民谣。岁月早已朦胧了原来的意思,时至今日,全国仍有很多地方格守着正月不进理发店的习俗,这倒给理发师傅们每年放了一个月的“年休假”。
看来有些口口相传的习俗就是这么来的呢,对于现代人就看你自己的想法喜好了。
下面我们就要欣赏一下关于元宵节的诗,古人对月可是情有独钟,元宵佳节的月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呢?
元宵(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 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句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被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及,玉漏莫相催。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朋友们元宵佳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