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元宵节的一些知识吧!

元宵节的知识有哪些(关于元宵节的小知识)(1)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习俗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如果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富有乐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欢。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正月缘何不剃头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弱。”这首民谣根本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就会死舅舅的预言,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满清政府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时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政府对抗,于是就用“思旧”的谐音“死舅”,编唱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民谣。岁月早已朦胧了原来的意思,时至今日,全国仍有很多地方格守着正月不进理发店的习俗,这倒给理发师傅们每年放了一个月的“年休假”。

看来有些口口相传的习俗就是这么来的呢,对于现代人就看你自己的想法喜好了。

下面我们就要欣赏一下关于元宵节的诗,古人对月可是情有独钟,元宵佳节的月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呢?

元宵节的知识有哪些(关于元宵节的小知识)(2)

元宵(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 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句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被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及,玉漏莫相催。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朋友们元宵佳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