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以来,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省委平安稳定工作专题会议、平安湖北建设工作会议暨平安湖北建设表彰会陆续召开,强调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建设的具体行动上来,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法治湖北,为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平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湖北政法开设“护航党的二十大 平安湖北建设巡礼”专栏,持续推介各地各部门平安法治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家交流互鉴,共筑平安,敬请关注。

曾都区西城街道,位于编钟古乐之乡随州市主城核心区,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版图面积5.6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总人口9.2万人。由于辖区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易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牵绊了西城发展速度。

近年来,随州市西城街道党工委着力于精细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立“平安前哨”,着眼“多元调处”,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良性循环”,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平安西城、法治西城、幸福西城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自2017年以来,共排查纠纷1356件,调解纠纷1356件,调解成功1342件,调解成功率98.97%。2021年,随州市西城街道党工委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平安湖北分公司(平安湖北建设巡礼)(1)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擦亮社会治理品牌。“逢四说事”是曾都探索、全市推广、全省推介的一个社会治理创新品牌,是西城“化纠纷化积案化心结”“三化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随州市曾都区西城街道持续推进“逢四说事”工作,为广大居民营造了一个平安稳定的幸福家园。结合街道实际情况落实“五有”措施(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考核、有氛围),安排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在“逢四说事”室接待来访群众,做到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暖心、一腔热情接待,仔细倾听其反映的问题,做好详细记录、耐心解答、细心办理、及时反馈、事后走访。居民“有事就到说事室”已形成常态,通过“逢四说事”,西城街道49起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实现“三下降三提升”,即本级信访总量年均下降9%,越级上访年均下降12%,越级群体上访年均下降16%;居民安全感、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对干部信任度全面提升。

搭建“家常点”平台。西城街道探索设立小区“家常点”,转变服务理念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上门”。通过“拉家常”,将办公室正式会议变为“实地看”“现场议”,实现了“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消除了会议室的拘束感,通过与居民话家常,拉近邻里距离,在谈笑间将矛盾化解于无形。截至目前,辖区内“家常点”已覆盖217个小区,并拓展为收集民意、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的“会客厅”,累计开展议事活动763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5920余条,解决各类问题6870余件。

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物业管理事关群众生活品质,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内容。有物业的小区易出现“以前社区干社区的,物业干物业的,居民反映的问题,物业是光答应、不动弹”的情况,尤其是老旧小区居民反映的部分物业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居委会无主体责任,造成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堵点。同时,“三无小区”更是基层治理的“硬骨头”。现在通过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物业”,突出全域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推动小区突出问题治理,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以“小切口”撬动城市治理“大提升”。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健全共驻共建协调机制。广泛动员辖区单位、下沉党员齐参与,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道”、“社区吹哨、党员报道”的强大合力。通过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纵向到底”的党组织网络,推进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共建共治,统筹协调共享社区内各类资源,形成了“横向到边”的城市治理工作格局。“党工委”“大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商共议街道社区事务。为下沉党员“设岗定责”,制定《关于明确市区下沉党员干部服务岗位的实施方案》,明确“报到在社区,服务在小区;设岗定责,双向选择;平战结合,点派互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将组织派遣的1599名党员编入小区党支部,2808名党员编入小区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精准便捷服务。

全面铺开协商议事机制。2020年,西城街道在曾都区委正确领导、曾都区政协指导下,率先试点开展“协商在一线”活动,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让更多政协委员、政协联络员和群众参与到“协商在一线”活动中来,努力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协商惠民,不断提高西城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目前,西城街道及各社区的下沉政协委员聚焦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做到说在点子上,议在关键处。力争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在基层、协商在基层、解决在基层,为党助力、为民解忧、为政建言、群众满意的协商议事机制已全面铺开。

鼓励建立民间调解机制。一些矛盾纠纷因特殊原因,民间调解更能发挥作用。西城街道总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专业化民间调解队伍,建立以人民调解员、“五老”人员(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为主的调解专家库,打造“名人调解室”(辛天英团队),集结了一支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楼栋长、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热心居民等社会力量齐参与的人民调解队伍,依托“逢四说事室”“家常点”等平台阵地,利用综治中心视频远程在线调解,对辖区突发治安、纠纷、秩序、卫生、安全、消防等矛盾纠纷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用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法

用情调处,打好“感情牌”。用好临时救助、结对包保、爱心基金救助、申请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措施,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真正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政府的温暖。特殊群体人员毛某,因其儿子在涉案期间资金冻结,毛某生活困难,多次到随州市、区上访,西城街道在核实情况之后,根据相关政策,按照特殊困难群体标准采取公益性救助,毛某表示十分感动,不再上访。

用法调处,打好“法治牌”。依托“逢四说事、逢事说事”工作机制,发挥好小区“家常点”和社区、街道“逢四说事室”作用,坚持“开门说事、认真理事、及时回告”的“三步工作法”,依法依规对双方当事人调解,对缠访闹访、以访施压、挑头煽动、以上访盈利为目的、带头聚众进京赴省非访的,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对缠访闹访者实施依法处理,做到“两保护一打击一稳定”,通过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切实促一方平安、保一方稳定、护一方安宁。

用心调处,打好“人文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随州楷模”“最美曾都人”“五星级道德家庭”“家庭道德积分”等评比活动,营造“户户争创好家风、人人争当文明人”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和谐稳定。飞来土居佳花园小区探索设立“家常点”,欢迎小区居民拉家常,在家门口分享快乐、倾诉忧愁,让社区在与居民拉家常过程中了解民意,既让居民不跑路,又解决了问题、增进了感情,尽显人文关怀。

来源:随州市委政法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