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桓公谈人生格局(做人做到这种境界的)(1)

(齐懿公吕商人 形象)

公元前609年,齐国的第二十一位国君,齐懿公吕商人被随侍的两位车夫给杀死了。

侍从杀国君,听起来是大逆不道,但实则,齐懿公的死,实在是死有余辜。

杀死他的两位车夫,一位叫做邴歜,一位叫做阎职。

齐懿公曾经把邴歜的父亲从地里挖出来,砍断了双脚,而把阎职的妻子强行掳到宫中来侍候自己。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看来,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那就不可活了。

齐懿公一死,齐人随即拥立了齐懿公的弟弟,公子元为新国君,即齐惠公。

齐惠公吕元,在国君之位上老老实实地干了十年,无言可表,无事可叙,临死之前,把国君的位子传给了儿子,吕无野,即齐顷公。

无野这个名字,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齐顷公吕无野,是父亲齐慧公吕元的小妾萧同叔子生的孩子,属于是妾室庶出,所以母子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很高。

从齐桓公谈人生格局(做人做到这种境界的)(2)

(萧同叔子 形象)

萧同叔子的地位低到什么地步呢?

低到生下齐顷公的时候都不敢声张,不敢告诉自己的丈夫,也不敢告诉其他人,所以只好把襁褓之中的齐顷公藏到田野里来抚养。

《搜神记》中曾经记载,有狸乳而鹯覆之,意思是说田野中有野猫来给齐顷公喂奶,还有一只凶狠的鹯鹰来保护他,齐顷公就这么一天天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长大了,所以后来取名无野,寓意他以后可以过上好的生活,不用再在田野里过活。

《搜神记》这本书,是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

干宝虽然是历史学家,但问题是,他自己给他自己这本书的定性,是古代志怪小说,所以说,这其中的记载,必然是很有水分的。

不过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齐顷公吕无野因为是庶子,小时候过的其实很一般。

不过世事难料,昨日的风餐露宿,遥望漫天星光的苦孩子,如今已经变成了齐国的王。

只不过,随着春秋风云不停地变换,齐顷公的这个王,已经无法像前辈们当得那么风光了。

早在那个横扫天下,一合诸侯的齐桓公小白病逝的数年时间里,齐国就已经跌下神坛,不再是诸侯之首,走下了春秋五霸的宝座,走上了积贫积弱的道路。

从齐桓公谈人生格局(做人做到这种境界的)(3)

(齐桓公吕小白 形象)

那时候,诸侯中实力最强的,是晋国。

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景公姬据是个狂人,仗着晋国强盛,有事没事儿就派出使节前往各大诸侯国,宣誓一下主权,炫耀一下国力,对齐国当然也不例外。

晋国对齐国派出的使者,叫做郤克。

郤克自认为是晋国来使,架子摆得很大,他认为自己屈尊到了齐国,一定会受到齐人的热烈欢迎。

的确,齐人对郤克的到来,是十分欢迎的,齐地的老百姓很热情,官僚们接待的也十分周到,但郤克自己不太争气,在大殿上面见齐顷公的时候没有保持住自己强国来使的威仪,上殿的时候摔了一跤,结果惹得齐国上下的君臣哄堂大笑。

这回好了,本来一次好好的出使,被郤克闹了个脸红脖子粗。

返回晋国的郤克对自己在齐国受辱的经历愤愤不平,一直嘟囔:

《史记》:“不是报,不复涉河!”

不报此次齐国之辱,以后再也不去齐国了!

其实,齐国对郤克,并不见得是嘲笑。

看人坐,看人躺,看人走路,大家都不会笑,但看人摔倒,总是要笑一笑的。

这笑,也许是善意的笑,也许是会心一笑,反正不管怎么说,绝对没有郤克想得那么严重。

当然了,格局太小的郤克必然不会就此释然,而是回国后积极鼓动晋景公出兵讨伐齐国,顺便报一下自己的受辱之仇。

从齐桓公谈人生格局(做人做到这种境界的)(4)

(晋景公姬据 形象)

晋景公这个人,老实说也不是一个很稳重的人,被郤克这么一来二去的煽风点火,终于下定决心,要出兵伐齐,打压一下齐国的嚣张气焰。

这次伐齐运动不是小打小闹,晋国可以说是压上了全国之兵。

军队由郤克挂帅,上将军士燮,下将军栾书协同作战,配备战车八百乘,并且还叫上了晋国境内的狄人兄弟当外援。

晋国的六卿将佐出场了一半,这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晋军的行军速度十分之快,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行山,很快进入了齐国的腹地,在靡笄山(济南南部)摆好阵型,打算和齐国决一死战。

相比之齐国的几代前辈们守成的治国方针,齐顷公可以说是个年少轻狂的人。

他一看晋国实在是欺人太甚,也不甘示弱,立刻组织军队,打算和晋国面对面的碰一碰。

你是新兴霸主不假,可当年我们齐国也是诸侯列强啊,现在你们欺负我们都欺负到家门口来了,我这必须得收拾你们了。

并且,齐顷公在组织军队迎战的同时,还气焰嚣张地给晋军统帅郤克下了一封战书:

听说你带着军队来我们齐国旅游观光,那我闲着也是闲着,我正好带着我们齐国的老弱残兵来跟你会一会,咱们明天早上在靡笄山决一死战,谁要是不来,谁就是孬种!

从齐桓公谈人生格局(做人做到这种境界的)(5)

(郤克 形象)

郤克一看,差点没把嘴给笑歪了,他正担心齐国会闭门不出,长时间的消耗自己,没想到骄傲轻敌的齐顷公居然自己送上了门来。

齐顷公和郤克约定的时间,是第二天一早,这个一早,具体指的是,两方士兵早上起来,刷完牙,洗完脸,吃完饭之后,精力充沛,准备十足,然后再到战场上交战。

有些读者可能会好奇,会认为这听起来不像打仗,像是过家家。

孙武曾经说,兵者,诡道也。

克劳塞维茨也说过,战争是迫使对手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这两位仁兄,都是军事领域的天才人物,孙武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打仗不是玩,打仗是阴谋诡计,靠的是千变万化的出其不意,动不动就要偷袭阴人,哪儿有这么多斯斯文文的讲究?

而克劳塞维茨的意思则更为直接,那就是,战争不是儿戏,战争是很残酷的。

但您还别说,春秋时代的战争,却基本上都是很讲究的,因为春秋时代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不同,春秋是一个极为重礼仪的时期。

两国打仗之前,要提前通知,要提前让对方做好准备,要提前选定地点,约好时间,不能先动手,不能搞偷袭,更不能使诈,而要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开战。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可以举两个例子。

从齐桓公谈人生格局(做人做到这种境界的)(6)

(宋襄公宋兹甫 形象)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战争中阵亡,临死之前干的最后一件事儿,是摆正自己的衣冠。

宋国的国君宋襄公,和楚国打仗要等楚军渡过河流,摆好阵型再开战,而绝不趁人之危。

这两个故事,在如今看来,似乎有点搞笑。

子路的行为会被人们认为是过于迂腐,而宋襄公的行为则一直被人们当做笑柄来谈论。

然而事实上,临死之前还要摆正衣冠,不是在证明子路这个人穷讲究,反而恰恰证明了子路面对死亡的从容。

至于宋襄公打仗的时候,讲礼仪,讲风度,讲光明正大,在作者看来,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仁义精神的体现。

不过很显然,齐顷公并不是个很从容或者很仁义的人。

第二天,齐顷公起了个大早,没等洗脸吃饭刷牙,趁着晋军不备,就带着齐军冲入了晋军的营帐中,他一边带头冲锋还一边大喊:

《史记》:“驰之,破晋军会食。”

兄弟们跟我冲啊,咱们打赢了晋国的军队再回去吃饭!

史书记载,这场仗打的可以说是极为激烈。

从齐桓公谈人生格局(做人做到这种境界的)(7)

(交战)

被偷袭的晋军一开始只能慌忙招架,主帅郤克更是在战争中被流矢击中,浑身都挂了彩,但这位仁兄性格坚毅,满身流血仍然坚持战斗,晋军士卒们一看主帅如此奋勇,也不甘落后,于是开始逐步反击。

我们知道,在西周时期,晋国的主要范围,是在今天的山西省,而当时的山西一带,一直被戎狄所滋扰,所以晋国的士兵们都是且战且耕,或者说是枕戈待旦,一直不间断的和戎狄交手,所以在长期的实战中积累了经验,磨炼了性格,战斗力在当时可以说是一流,就连楚国和秦国那样的锐旅见了也得躲着走,就更别提一个日落西山的齐国了。

结果,占得先机的齐顷公被郤克后来居上,打得是落荒而逃,看来之前提到的那顿庆功宴,估计是吃不上了。

仗打输了没关系,能从中汲取到经验就是好样的。

那么很显然,齐顷公是一个很懂得总结经验教训的人。

在面临了这样的惨败之后,齐顷公终于明白,齐国称霸诸侯国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

深邃的宫殿,辽阔的齐地,繁荣的国都,在夕阳的照拂之下,整个齐国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但齐顷公明白,一切已经结束了。

因为他看到的,不是夕阳,而是帝国的余晖。

从齐桓公谈人生格局(做人做到这种境界的)(8)

(齐顷公吕无野 形象)

这余晖在刹那间虽然灿烈,但却一直在以不可避免,无可挽回的势头黯淡下去。

正如太阳总会照常升起一样,谁也无法阻挡夕阳落下山巅。

结束了,都结束了。

《史记》:归而顷公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民亦大说。

在最后的执政岁月里,齐顷公不再游猎,不再发动战争,也不再有什么浮华享乐的行为,而是踏踏实实地搞起了民生,减轻赋税,赈济孤寡,散尽齐国钱财,来为老百姓谋福利。

公元前582年,齐顷公去世。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失败的标志,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雄心万丈,他只想老死于自己的家乡。

这同样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成功,因为他终于发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会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