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香坊区目前营商环境如何?香坊区营商环境建设上是怎样坚持改革取向的采取了哪些措施?您对香坊区目前的营商环境满意吗?如何进一步提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作风转变促人居环境提升 强作风优环境系列访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风转变促人居环境提升 强作风优环境系列访谈

作风转变促人居环境提升 强作风优环境系列访谈

A、香坊区目前营商环境如何?香坊区营商环境建设上是怎样坚持改革取向的。采取了哪些措施?您对香坊区目前的营商环境满意吗?如何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香坊区目前的营商环境如何?

香坊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罡:应该说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区域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个地方环境好,这个地方就有活力、有朝气、有希望。一直以来,香坊区认真的学习贯彻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的执行省市委的工作部署,全区上下加强思想引领,形成高度共识和行动自觉。应该说转作风和优环境就是两把刀,这两把刀磨不快就会误了砍柴功,就难以支撑好发展快发展。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取向,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一些工作取得了进展:香坊区目前“只进一扇门”事项比例实现了100%,全区380项政务服务事项中,“一网通办”事项比例已经达到97%,“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到了98%。

我们从企业和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最受益的地方抓起,直面群众办事的“烦恼”和“关切”,直面企业经营的“掣肘”和“难题”,直面振兴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有效解决了一大批过去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比如,面对棚改遗留问题中最典型的代表安埠商圈的回迁问题,回迁居民因长达七年未能回迁安置,反映强烈。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直面矛盾不退缩,坚持“新官理旧账”,大胆尝试通过破产重整解决遗留问题,引入诉讼手段,筹措资金逾10亿元,采取货币化补偿安置方式,成功破解了这一困扰多年、涉及千余户居民的“安居”难题。

主持人:香坊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是怎样坚持改革取向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香坊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罡:我们以“深哈合作”为契机,学习复制前海在投资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成果,在商事登记工作中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创新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16条”便企 “一揽子”改革措施,在这里我简要介绍几个便企的改革举措:一个是开展“政银合作”,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企业注册登记在网上受理后可以就近在银行网点“证照一体机”打印执照,政银合作开通以来已有29户企业享受就近办服务;再一个建立“告知承诺”制,实现了核准发证“马上办”,通过承诺制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企业获证时间由原来的平均8个工作日缩短到立等可取;还有就是开通“绿色通道”让外商办事“不出区”,香坊区是全市各个区中唯一一个开通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审批权限的城区,我们为外商企业设立专门窗口和绿色通道,外商企业登记一天即可办结;再一个就是取消了“住改商”证明,企业利用住宅办公司登记不用再到街道乡镇盖章,只要在窗口做出承诺即可立等办照。16条改革新政,进一步优化了相关商事登记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大大压缩了审批时限,激发了中小企业的创业热情。

另外我们推出了首批100个“办事不求人”事项,我们还启动了以区政务服务大厅为中心、辐射全区的“1 20”民生服务平台建设,成立了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第一批将群众办理量大的社保、计生、残疾人等49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窗口服务的形式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企业和群众足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就近办”服务,打造了“10分钟政务服务圈”,21个政务服务圈实现了全区政务服务全覆盖。

我们新推出“码上服务”,赢得社会好评。即把16个部门254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制作成“高频事项二维码”,办事人只要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获知办事流程和服务内容,便企便民。

主持人:听了赵区长的介绍,可以看出,香坊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真是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那么,赵区长,您对香坊区目前的营商环境满意吗?

香坊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罡:近来来,我们致力于全区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说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严格来说,客观上讲,我对目前的营商环境还不满意。

比如,无论是按照省市委对我们的工作要求,还是对标广东、浙江等先进地区,特别是对标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这几年我们的区长热线来电来访量还是居高不下,这都反应了我们在转作风优环境上不深、不细、不实、不优,我想我们会把这些工作的短板和弱项作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动力,努力整改,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安全感、满意感和获得感,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主持人:香坊区未来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上要做哪些提升?

香坊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罡:下一步,我们将四个方面加大力度,努力提升:一是继续加大放管服工作的力度。把市“强区放权”的事项接好(市下放我区的134事项全部有效承接),把“强街放权”的事项放好,把该管的事项管好。总之“放”是前提,要放出活力和动力,“管”是保障,要管出公平和秩序,“服”是目的,要服出便利和品质。

二是继续加大评估校正的力度。下一步我们将和普华永道及前海创新研究院深入合作,对标世行和国家发改委标准对我区营商环境进行第三方评估,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一个亮丽的白皮书,我们致力于在对营商环境各项指数评估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升,治标更治本,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比结果更重要。

三是继续加大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力度。好作风要靠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来保障,好环境要通过每个干部的努力来实现。

四是继续加大监督问责的力度。要继续发挥党和政府内部监督及社会、群众、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督的力量,不断检视整改问题。对那些败坏作风、破坏环境、伤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B、您在深圳前海挂职期间,学习摸索总结的经验如何运用到香坊区的发展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香坊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罡:我在深圳前海挂职半年,深深的感受前海的生机勃勃,创新发展,收获颇丰。前海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一幅绚丽壮美的画卷。依托深哈合作,我们和前海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相互促进,共谋发展:

一是战略协同,引领发展。利用挂职契机,我区与前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我区成为全国首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协同发展区,努力打造自贸区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板。

二是创新协同,带动发展。学习、借鉴、推广前海制度创新成果是复制“前海模式”的主要抓手,同时香坊区也是全国自贸区创新联盟的成员单位,这也是我们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目前,我区已对4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进行了本土化复制,用制度创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是产业协同,支撑发展。我们与前海金控联手打造了“哈尔滨前海园”,投资30亿元的前海金融科技小镇已经做好前期的所有准备工作,9月份即将摘牌开工建设。我们与前海科创投合作的“中俄青年梦工场”正在装修收尾,9月份正式运营。同时前海创新研究院和中俄先进科学成果转化研究院分别在我区设立东北分院,下一步我们将分别组建合资公司,承接技术转化成果的落地。

C、香坊区既是主城区、也是老城区,大型国有企业发生了诸多变化,香坊区如何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在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中如何贡献香坊力量?

香坊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罡:香坊作为哈尔滨的主城区之一,工业基因沉淀深厚,是中国的“动力之乡”,“能源之乡”,“装备制造业的摇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增长点我想还是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香坊大学、大厂、大所集中,全区工业企业已经达到了2221户(其中规上工业141户),位居全市之首,工业增加值已达到近百亿规模。基于我们的基础优势和传统优势,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让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引擎,让强者恒强,贡献香坊的工业力量;二是经贸物流产业。香坊是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协同发展区,再叠加哈综保区和省级工业新区的政策优势与资源优势,这些都为我们发展外向型经济插上了翅膀,下一步我们要在“一带一路”国家开辟新兴战场,贡献香坊的开放力量;三是金融科技产业。香坊是科教大区,我们有35所大中专院校和48个科研院所,我们把金融科技产业作为下一个峰口产业,依托哈尔滨前海园和中俄先进科学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真正实现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贡献香坊的金融科技力量;四是文化旅游产业。香坊区有三大法宝,哈尔滨开埠之区的文化积淀 工业遗存文明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依托这三大法宝我们要把文旅产业做强做大,贡献香坊的文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