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系列之铁匠文/安格尔,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铁匠发展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铁匠发展史(工匠系列之铁匠)

铁匠发展史

工匠系列之铁匠

文/安格尔

铁匠,指以打铁谋生的手艺人。也走人生三样苦之一(打铁、搬船、卖豆腐),并且为受苦受累之首位。因为常年烟熏火燎,浑身发黑,脸面更是因为汗渍而黑的油光发亮,人们叫油漆脑瓜。因此从形象上人们称为黑铁匠。

铁匠的工具有锤、钳、冲、錾、剪等。根据使用功能,锤分手锤(方面扁头)、勺锤(方面圆头)、锻锤(两面方头)、平锤(方面大平)、钉掌锤(方面羊蹄头)、大锤(两面八角头)、开锤(方面立扁头)、抛锤(方面横扁头)等。火钳子分为平口钳、尖嘴钳、圆口钳、鹰嘴钳。钳杆交叉处双面夹单面叫双簧,单面对单面叫单簧。冲子分为圆冲子、方冲子、拐弯冲子。錾子用来裁铁,分为扁錾子和尖錾子。剪子分站剪和坐剪,师傅掌工件和剪子,徒弟击打剪头,从而使工件去掉多余边角成形。圆砧子有圆顶、四足、三耳、三孔的特点,适合锻打、延伸、弯曲铁件使用。圆砧子顶侧有一孔,擦一工件,叫仰錾子。是掌锤师傅用来裁断小料用的。长砧子有平顶、尖耳、四足、两孔的特点,适合平整裁剪铁件使用。因为形状是仿制外国制造的,也叫洋砧子。在圆砧子上插的方根尖头叫针角。在洋砧子上插的拐弯针角叫拐针,用来打圆形工件。在烧铁件时,为了保温,上面盖一块耐火的瓮片,叫盖火。炉火烧的时间长了,灰渣会积满炉坑。这时,用火耙和拨火两种工具把红碳移在一边,把炉坑清理干净再重新打点炉火。叫开火。

打制刀刃工具叫刃头,两边用铁,中间用钢,叫夹钢。用纯钢料制作叫纯钢。由于使用夹钢淬火工艺,技术高低评价为钢水好赖。这是一门硬功夫,只有火候到了恰当的白热化,用甲土撒在刃口排去杂质,经过快速锻打,钢和铁才会溶合在一起。这也叫长火。过热了会烧成碎末,温度低了还是两张皮。所以人们从打铁文化中引用了称热打铁、恰到火候,或是不识火色等字眼。淬火根据工件材质,火色分为紫火、黄火、黑火。这是指工件烧红后的颜色变化。淬火时红铁件不能一次入水沾死,把工件从水里或油里提出来,待黄色再入水沾一次。工艺上叫回火。为使锹、锄等农具结实耐用有刃头,就把白口生铁和工件烧红熔化在一起。这叫上生。上生后的沾火使用芒硝。从考古发掘的汉代铁器农具上,已经有了这样的工艺。长火和上生这几样工艺,考验的是经验和眼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过去有一种古老的铇削工具,叫戗刀。把刃头工件用楔子固定在木凳上,双手持戗刀弓,刀刃是仅有一公分多宽的硬钢,反复推铲刀背上的余料。削薄后便于在磨石上细磨。

每次锻打铁件时,掌锤师傅会用手锤敲击砧耳,这叫做叫锤,指挥抡大锤的轻重快慢的节奏。同时拉风箱的也会明白快慢火而提高或减缓风力。二人打会发出‘叮打’的声音,三人打发出‘叮叮打’的声音。大工件四人打,发出‘叮叮叮打’的声音。锤子的节奏像曲谱,紧张有序。避免了锤子互相打架撞击,也叫碰锤。而锤子在和锤把松了以后,会造成飞锤。打击时锤声变的尖锐刺耳,这就必须停下来修整。碰锤和飞锤会对铁匠们造成非常危险严重的事故。

过去使用的铁纯度不高,从汉代流传至今的曲辕犁还保留着原始的铁器品质,也叫老铁。每一次锻打必须烧到白热状态,因此火星四溅。铁匠艺人胸上会挂上遮火,脚上系上遮脚来防止烧伤。外面不懂行的人,常常在附近观看会把衣服烧出窟窿。人们就戏称:没做的,铁匠炉上寻窟子。‘打铁还须自身硬’,说的是铁匠艺人必须体质过硬,才能把铁件拿稳拿住。另外指功夫硬,如果技术不行,产品质量一塌糊涂,也就会让人们砸了自己的饭碗。过去有句‘好铁不碾钉,好人不当兵。’因为过去没有成型钢材,打钉子全用剪刃铁,就是不成器物的边角料。经过长火锻打成的。封建历史上的当兵经历过招佣制等手段,当兵的人尽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非盗即抢的人组成。也就有了‘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兵’的说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则是形容军队组成的编制和长官是固定的,兵员会因轮休、死亡、伤残等出现的人员轮换补充现象。‘铁木两行不失格’,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说的是不管那朝那代,铁匠木匠手艺永远不会失业而没饭吃。从铁匠和木匠的收入差距来说,有句‘铁匠冒股烟,木匠受十天’。从工艺方面来说,叫‘长木匠,短铁匠’。说的是木匠艺人下料时要比实际尺寸要长,开了榫卯后把余地锯掉就正好。铁匠艺人下料就要短些,烧红铁以后锻打延伸出手就正好了,不损料。每次烧红铁锻打时,总会掉一些氧化皮,叫铁蜕。阴阳家和中医称为火龙皮。阴阳家用来压制邪气,中医用来治妇科顽疾。

过去的铁匠艺人打制的工具结实耐用,质量上乘,可以供好几辈人使用,叫做传辈数了。为了保证自己的声誉,会在铁制品上打上自己的印章。营生不是给别人做,是给自己做了。不能把挣钱放在第一,传名才是重要的。急功近利的路不会长久,也会招至骂名。耍手艺讲究艺德,把人品融入产品中,精益求精。这就是传统的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