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艺术里,反语是一种能够生动表达言说者情绪和态度的重要修辞。而在历史上,秦始皇可能也曾使用过这种修辞——尤其是在他回忆出兵一统六国之时——“想当年,阻碍朕一统天下的六国君主,可各个都是英姿勃发的有为之君”。

秦灭六国的时间结果和历史意义(六国国君能力如何)(1)

一、当咸鱼的韩、楚之君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冬,燕、赵两国在秦国的挑拨下再度陷入战争,年尾就这么在情理之中地染上了血色。但燕赵之间的毕竟是外强中干的对决。真正让众人觉得诧异的,还是秦国在此时突然出兵争夺韩国的战略要地阏与——在七国之中,尤其是与秦国对比,韩国恍如“弹丸之地”,却又是沟通多国的交通枢纽——此时秦国出兵韩国,让人拿不准这是仅仅想要占领韩国,还是秦国有着更大的计划。

往后人们便都知道了,秦国出兵韩国,打的就是由此开始一统天下的主意。但显然那时也有人完全没有这样的危机感——譬如韩国末代国君韩王安。

秦灭六国的时间结果和历史意义(六国国君能力如何)(2)

前面说到,战国末期的韩国仅占有极少的土地。这决定了韩国的人口更少,物资更少,在七国中是最弱的存在。因而在继位后,面对夹在秦、楚、齐、魏之间的几乎不存在发展空间的国家,韩王安选择了如咸鱼一般“躺平”,只求能把自己的日子过下去。当秦军在年末入侵阏与(事实上,秦国长期侵扰韩国,已蚕食其大片土地),韩王安还一面担心秦国太强大而推翻了自己这个君主,一面又担心秦国不够强大而让其他国家也来欺负韩国这颗软柿子。至于秦国会不会一鼓作气地夺得天下,韩王安没心思忖度;韩国要不要出兵自卫,韩王安也没胆量下令——最后也自然而然地收获了国灭身死的结局——韩军在秦将内史腾面前不战而败,韩王安投降并最终被处死。

国土虽小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韩国成了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按理来说其他五国应当就此提高对秦国的警惕。可或许是因为“咸鱼”的生活太有魔力,在韩王安之后,楚国国君楚王负刍也选择了做“一条咸鱼”。

楚王负刍的王位是通过弑兄(楚哀王)得来的。因为实际动手的是自己的门客,楚王负刍多少有些“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自矜,在继位后便选择做了个甩手掌柜。继位第二年,即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秦军闪击楚国多地,攻下十余座城池,楚王负刍首先想到的也是割青阳之地以求和。

秦灭六国的时间结果和历史意义(六国国君能力如何)(3)

其实在求和之梦破裂后,楚王负刍一度重整旗鼓,出兵抵抗。但早期的咸鱼式犹豫延误了战机,使本就国力不敌的楚国始终无法摆脱不利局面。咸鱼翻身的楚王负刍,最终也只能落得个和咸鱼韩王安一样的被俘下场。

二、作茧自缚的赵、齐之君

毫无疑问,秦始皇挺喜欢可令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对手。但战国末期的诸国好歹都是熬过了数百年相互攻伐的大国,偶有偏爱咸鱼生活的君主,也不会缺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非常没有自主性也算是一种有想法)的君主。赵国的君主赵王迁(又称赵幽缪王)和齐国的君主齐王建就是秦始皇面对的有想法的对手。

秦灭六国的时间结果和历史意义(六国国君能力如何)(4)

赵王迁是王室嫡子,可谓自幼被捧在掌心。这使赵王迁养成了纨绔子弟多有的性子。初继位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就四个字——品行不端。但他偏偏又是名正言顺的继位者,即便总是按照自己的喜恶行事——那好歹也是他的想法。所以新王继位后,赵国一面要应对秦国的步步紧逼,一面还要应对赵王迁听信谗言而自断臂膀,尤其是处死数次击退秦军的名将李牧,并罢免大将司马尚。

毫不夸张地说,赵国之所以还能让赵王迁折腾,多亏了李牧等骁勇善战的名将。结果秦军还没展开破国之决斗,赵王迁就先把绞索套上自己的脖子。如此有想法,就是秦始皇恐怕都不会吝惜“溢美之词”。

于是秦王政十九年(前228),赵国成为秦始皇的囊中之物,之后虽有宗室复国也终究失败。而在七年后,也就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赵国的悲剧又在齐国上演,齐王建成了秦始皇眼中新的“大聪明”。

齐王建和赵王迁一样也是嫡子继位,只不过在继位后仍由其母君王后摄政。在秦国攻下赵、魏之前,齐国因与秦国相距遥远而借由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获得一时的安宁。远离战乱的齐王建便在母亲的羽翼下养成了十分依赖人的个性:在君王后逝世后,齐王建不是选择亲政,而是将大权赋予舅舅后胜——这人眼中只有钱而无国,后来成了替秦国卖命而诱骗齐王建主动向秦国投降的主力。至于听话的“好孩子”齐王建,则被秦始皇赶进深山,活活饿死。

三、束手无策的燕、魏之君

了解了“咸鱼”君主和极有想法的君主,我们再来说说自身没那么糟糕,但处境还是非常糟糕的燕国国君燕王喜和魏国国君魏王假。

燕王喜,即是派出大名鼎鼎的刺客荆轲的燕国太子丹的父亲。这位老父亲,此前专注于与赵国“相爱相杀”而与秦国没有太多直接冲突,只是鉴于秦国国力过盛而将太子丹送去做质子。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也清楚自己与秦国直接作战是以卵击石,故而采取了以妥协和规避为主的对秦策略。结果燕王喜一边如履薄冰地维系与秦国的关系,他的好儿子太子丹就在另一边派出荆轲上演了那出“图穷匕见”的好戏。刺杀自是没成功,而燕国倒是成功成为秦国想要立马铲除的眼中钉——此前燕王喜本就因为国力不敌而不愿与秦国爆发直接冲突,而今秦国主动出击,燕国也只有挨打而亡国的份了。

秦灭六国的时间结果和历史意义(六国国君能力如何)(5)

不过若说燕王喜好歹还能找到一个安慰自己国灭身死的理由,那魏王假才是几位帝王里最委屈的。魏王假自继位至灭国,仅用了三年。他都还没来得及张扬自己的个性,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因为魏国实在是积重难返而被秦始皇水淹国都,进而不得不老实投降。想当年魏国的崛起是那样轰轰烈烈,最后的结局倒是也称得上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秦灭六国的时间结果和历史意义(六国国君能力如何)(6)

不战而降的、作茧自缚的、有心无力的、自己都被自己人搞得措手不及的……哪怕贵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抵也得心悸地感叹一句,自己的运气是真的好,不然又怎么会遇到这么些瞌睡来了还给自己送枕头的“好”对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