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之恋”的概念自15世纪由意大利美学家马尔奥利奥·费奇诺提出以来,便成为人们在谈论爱情时不可避免的话题它被解释为以柏拉图来命名的一种偏重精神之上的恋爱,强调追求心灵的沟通,排斥肉欲,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怎么理解柏拉图式爱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怎么理解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式爱情到底什么样)

怎么理解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之恋”的误解

“柏拉图之恋”的概念自15世纪由意大利美学家马尔奥利奥·费奇诺提出以来,便成为人们在谈论爱情时不可避免的话题。它被解释为以柏拉图来命名的一种偏重精神之上的恋爱,强调追求心灵的沟通,排斥肉欲。

对柏拉图的误解

但是,回归柏拉图时代的历史语境,男女地位的极度失衡,在爱情的天平上,女性很难获得与男性的同等地位。尽管柏拉图称赞斯巴达妇女在军事以及教育中的社会参与度,但是,他这一称赞的原因,在于对妇女的教育,有利于她们“生育的顺利”,从而使得城邦及其后代的健康以及未来得到更有益的发展,也就是说,妇女受尊重的基础在于妇女受教育的事件的有益性,而不在于妇女本身。所以“柏拉图之恋”虽然冠以柏拉图之名,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柏拉图所谈论的爱情。

爱是美的感官印象

在柏拉图的美学中,爱情就是因美的感官印象,在与“美的形体”遭遇中,去回忆美的理式时的心理的紧张状态,一种受神灵凭附的迷狂;在爱情中,不朽的灵魂吸取“美智善”等营养,滋长羽翼;爱情是对于美的本体的眷恋,与爱智慧者同质。所以,柏拉图的“爱情”更倾向于哲学,在于对不朽、永恒理念的“回忆”及其行动。

柏拉图的爱情观

在柏拉图的爱情观中,因为对永恒的“形而上”的“实在”的眷顾,作为灵魂的载体,作为思考基质的“肉体”,受到贬低。

心凝形释的爱的境界

人类最初的灵魂“在最纯洁的光辉之中承蒙雨露滋润,而我们的肉身也如同灵魂一般清净,身体尚未演化为肉体坟墓而埋葬灵魂,灵魂也尚未曾如困在蚌壳里的明珠般被束缚在肉体里”,而是与诸神同在。而当灵魂落入到肉身后,唯有“当灵魂能够摆脱一切烦扰,比如听觉、视觉、痛苦、各种快乐。也就是说需要漠视身体,令身体尽可能实现独立,在洞悉实在的时候,避免一切与身体的接触和联系,这种时候灵魂肯定能完成最为完善的思考”。

由于这种对易朽“肉身”的贬低,致使人生的最终的归属——“死”——变成“灵魂从身体中”的解脱。“死亡无外乎灵魂脱离肉身之后所处的分离状态,或者说灵魂从身体中超脱出来之后所处的分离状态。”

柏拉图并不贬低“肉体”

但实际上,柏拉图对“肉体”的贬低,并不等同于他对身体的完全拒绝。他在《斐多篇》中指出,虽然死亡被看成是不朽的灵魂从易朽的身体里的解脱,但是,他并不赞同对生命本身的“施加暴力”,也即自杀,对生命的自我终结;而是用“密仪”来将这个问题的答案归为至高的神,“诸神是我们的看护者,我们人类是他们的一种财产”。由此可见,柏拉图对肉体的贬低与他关于世界的本体论是一致的。在他的世界观中,现世只是虚幻的影子世界,“我们”不过是匆匆的过客,真实的存在,真正的“自己”,永恒的处在诸神所在的彼岸世界。

心凝形释的爱情

“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节制品行,调和、回忆本来的“知识”,观照美的形体,滋养腾飞的羽翼,接近“美本身”,而飞往永恒的存在。为了实现灵魂的“腾飞”,所有挣扎的结果便指向“美”的如何获得。也即关于世界的本体论建构好之后,灵魂的不朽已获得认可,那么,如何实现对真实彼岸世界的回归,便成了柏拉图哲学体系中的方法论问题。而以上关于爱情是什么的讨论中,已经具备了这种方法论层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