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看完了《天才雷普利》。
很少看到坏人做主角的电影。到了故事的结尾,坏人还能继续作恶,逍遥法外的电影,几乎没有。
几乎没有,并不等同于真的没有。
电影《天才雷普利》就是这样的异类。因为它的主角汤姆·雷普利(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就是作恶之后还能逍遥法外的恶棍。
电影《天才雷普利》剧照
不过,《天才雷普利》不是一个道德故事,不能以现实的道德来评判。这样一来,那些有道德洁癖,或者信奉“好人有好报,恶人有天收”的人,看到这部电影的结局,多多少少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文艺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种道德“立场不稳”的异类。
之前,网上曾就《洛丽塔》这部历来就备受争议的文学经典进行过讨论。书中的主角亨伯特·亨伯特是一个可怕的恋童癖与控制狂,他毁了少女洛丽塔的一生,是个十足的恶棍。但小说内容,却是亨伯特·亨伯特对自己邪恶行为的辩护。这个恶棍的自我辩护太过精彩,以至于有些人会产生误读,把他的行为解释成“爱情”。
不过,小说的作者纳博科夫曾表示:“亨伯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杂种。”
亨伯特的“不道德”,并不等同于作者的不道德。纳博科夫只是写了一个聪明邪恶的恶棍,而不代表他就认同亨伯特的所思所想。
亨伯特只是文学作品中“恶”的一种存在方式。
可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描写的是亨伯特人渣的自我辩护,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本书是垃圾?去阅读它,是不是就意味为不道德行为站台?
并不是。
对“恶”的文学性描述,自古以来就充满了吸引力,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悲剧作品,往往不惜暴露出更大的恶,以期能够起到精神宣泄和净化心灵的作用,警示世人。
电影《天才雷普利》剧照
为恶人立传方面,莎士比亚可谓是首屈一指的大家。《麦克白》弑君篡国,身死国灭;《奥赛罗》里,因嫉妒而作恶的伊阿古,简直是邪恶的化身;《李尔王》里,李尔王蛇蝎一般的大女儿、二女儿,葛洛斯特伯爵奸佞的庶子上演的凶残杀戮,简直是一出“恶人二重奏”。
这些恶人,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命运的审判,死得很惨。
可对于雷普利,我们好像并不是很讨厌他,甚至还会为他躲过了正义的审判而舒了一口气。
为什么我们讨厌雷普利呢?是因为他不够坏吗?
不是。是因为雷普利在成为恶的化身之前,有一个更加邪恶的对手;雷普利在成为恶的化身之前,是一个卑微到令人同情的可悲角色。
如何才能让一个恶棍不那么讨厌呢?刻画了众多恶棍形象的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给出了答案:给这个恶棍找一个更坏更强的对手。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一个超级大恶棍相比,一个小恶棍反而成了可爱的小天使。
不信,看看《低俗小说》。电影里面,几乎没有一个好人。尤其是文森和朱尔这对“黑白双煞”,一通闲聊之后,眼皮都不眨就干掉了一屋子的人。可是我们也不会觉得他们俩很可怕。因为,相比于他们邪恶的老大马塞勒斯·华莱士,“黑白双煞”简直可以说是一对好人。
电影《天才雷普利》剧照
雷普利本是无名小卒,能够得到一份1000美元的工作,已经是喜出望外的事情。等他见到了迪克西·格林利夫(裘德·洛 Jude Law 饰)这位上流社会的公子,才终于明白成为上流人士究竟意味着什么。
迪克西是恶魔与天使的合体,他前一秒可以是你的知心好友,下一秒就可以撕破脸皮恼羞成怒;做事全凭好恶,恣意而为;家族有花不完的钱,所以他可以永远流连于消遣猎艳。
而这些,对于雷普利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
正如麦克白的欲望之门被女巫的谶言打开,放任自己走向毁灭那样,雷普利的欲望之门则被迪克西打开:哪怕他只能像一只寄生虫那样谨小慎微地寄生在迪克西的生活当中,哪怕他知道这可能只是一瞬间的幻觉,可他终究还是尝到了上流社会带来的足以睥睨一切的优越感。
电影《天才雷普利》剧照
糟糕的是,雷普利还对这种寄生生活上瘾了。
所以,当迪克西选择撕破脸的时候,雷普利对他痛下杀手。
然而因为迪克西之前的种种行径,我们不会怜悯他。我们更关心的是雷普利将要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一切。
雷普利是天生的高智商罪犯,他像是在人潮汹涌的闹市区骑着小摩托狂奔的高手——观众则像是在后座的乘客,替他担心,可每当他化解了难题,闯过了一关,大家不觉又松了一口气。
结尾是早就能预料到的。最精彩的反而是毫无悬念的部分——有人发现了真相,可却没有人相信她。
恶人的运气总是很好?
不。这是因为恶棍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没有道德负担,更没有底线;他们像是随时可能吞噬宿主的寄生虫;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随时杀死现任宿主,更换新的宿主。
毫无疑问,雷普利是优秀的寄生虫,他从来不相信运气,他总是尽一切努力,掌控局面,应对变数。他是一个很努力的坏人,努力想要把犯罪变成游刃有余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