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要想修建一所结实的房屋,需要有又稳又深的地基。人的生命要想健康长久的成长,也需要有稳固的地基。小孩出生后,地基便开始“建筑”,在这里,生命的“地基”便是人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人在社会生活中感到安心不害怕的感觉,当环境中可能出现对身体或者心理有危险甚至潜在危险的情况下,安全感能够使人预感到出现的环境变动,人在其中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1)

安全感是生命的地基,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孩子在满足了安全感的基础上才能带着稳定的心理去探索未知的广阔世界,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带着自信心去和小伙伴打交道,融入到学校的生活里,在小伙伴和学校里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相反,如果孩子有过度的不安全感,将会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导致精神障碍。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2)

当孩子从妈妈身体中分离出来的那一刻起,脱离了妈妈身体的保护,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十分恐惧和不安。为了减少恐惧,孩子会在妈妈那寻找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这安全感和归属感会成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变动可以引起孩子极大的无归属感和无安全感。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3)

2009年,深圳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市妇儿心理咨询中心对全市1500个8~17岁的流动儿童心理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近六成的流动儿童感到自卑、敏感、情绪不稳定,他们与人的交往合作能力较差。其中,自卑是这些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集中表现,近30%的流动儿童感到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行为拘谨,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较强,存在相对孤僻性,以至于不敢与人交往,不愿与人交往。占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老乡一起玩耍,因为熟悉和有伙伴,这些小孩更喜欢老家,而不是现在生活的地方。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4)

所谓归属感,是指孩子觉得自己属于爸爸妈妈组建的家庭中的一员,属于学校班集体中的一员,属于伙伴中的一员。在一个集体中,自己被集体中的其他成员接受、认可,在集体中是有价值的,必须存在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能和集体有共同的感受,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加入的群体接受时,会感到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

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归属和爱的满足与生活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度。流动儿童因为生活的颠沛流离而得不到归属和爱的满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重要的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心理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5)

在孩子的安全感形成过程中,归属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从来都是相伴左右,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妈妈们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了孩子充足的归属感,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家的温暖。孩子会对世界感到安全,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基本信任。因此,妈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归属感,让孩子感到安全,并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