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本质上是一次人文精神的自我解放和回归,因自带文化属性,旅游发展一直是是城市版图不可或缺的部分。最近几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已经日趋完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全域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带来的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上的一种革命。传统的旅游行业采用的是“以抓点”的景点旅游模式,而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在全域概念下,旅游已经突破了景区、景点的限制,在全空间全时间范围内,依托城市、小镇、乡村等多种载体展开,形成各种主题化、细分化的游线结构和综合收益, 各结构之间也呈现出融合发展的特征。
人民广场、购物中心、交通设施、夜市餐饮、特色本地酒店,异地生活方式、生活空间都能构成吸引物,让游客从踏入这个城市开始,全身心体验和参与到本地文化中。
能对异地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吸引物,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将当地所有具备吸引力的公共设施、旅游点都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可覆盖整个区域的旅游网,让游客的旅行和体验像本地人一样“生活”而非做一个路过的看客。
面对全域旅游这个大的趋势,各地可根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的规划了发展方针,接下来选取几个案例与君共赏。
马山县
解锁旅游新局势
小城镇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经营不足依然引发客流量流失,旅游作为马山县的经济主要来源,问题繁杂难以理清头绪。
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单一,仅凭几个特色项目盈利;居民参与不足,生活体验感弱;各产业单打独斗,没有共享扶持等是马山县遇到发展瓶颈的主要问题。
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马山县采取“全系统构筑 点线面贯通”的形式,开展全域体系规划,促进旅游区域发展。
全系统构筑:
全资源整合——整合马山县“山水— 文化—田园”“景区—城区—小镇—乡村” 等资源扩展旅游发展空间。
全产业融合——依托马山县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全域“ 旅游”产业深度融 合进程,集成多个领域,扩大旅游辐射面积。
全体系覆盖——构建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旅游标准化发展体系、自助游服务体系、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和旅游集散体系。
全社会参与——施全民 “微笑”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马山县全域旅游建设。
全时季体验——创新马山县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新型体验,实现单季旅游向全时旅游的转变。
“点线面贯通”
改变目前单一景区景 点式供给模式,扩大马山县旅游产品供给广度和深度,集中打造一批具有马山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主题休闲园区、 特色乡村、户外运动基地、汽车营地及 其他新业态承载点等,满足多元化旅游 消费需求,均衡分布全县旅游产品。
轴线引导
完善旅游精品路线、乡村旅游风景道等“快行慢游”的交通无障碍网络体系,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另一方面,丰富“线” 的旅游功能,做好交通沿线的景观美化。
全面发展
从“硬环境”和“软 环境”两方面着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的网络覆盖等,又要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吸引力,提升旅游 服务质量,给游客创造旅居环境。
规划技术路线
构建“一心、两核、三带、四区” 的功能布局
“一心”为县城综合服务中心;
“两核”为弄拉旅游发展核和玄河旅游发展核;
“三带”为 红水河滨水旅游发展带、乔老河乡村旅游 发展带和玄河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带;
“四 区”为环弄拉运动养生度假区、红水河山水民俗体验区、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区和玄河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
以此为引导,规划打造 10个引擎项目 50 个支撑 项目,并打造10个主题小镇。
总体布局图
引擎项目规划
完善快速交通体系
建设旅游风景道
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建设公路沿线标识
环境保护控制规划图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
当然,在做好全域旅游规划之余,适当的媒介宣传必不可少,对当地进行旅游营销策划, 主要目的是通过形象推广,增强马山县旅游市场的认知度,扩大国内市场,拓展境外市场,持续增加市场份额,最终 促进马山县旅游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丽水市
旅游是个筐,城市发展靠它装
放眼望去,各地方在全域景区化中有两种模式:一是全域无景区化模式,一是“精品景区 精品产业”模式。丽水市则是后者落地实施的典型范例——以景区为主导的“旅游 ”形式。
通过“旅游 ” 和“ 旅游”催生第三产业新业态,推动丽水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消费点,让生态旅游业成为打开“城市发展”通道的金钥匙。
山水田园情,构建文化旅游圈
运用“深生态”理念, 兼顾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共同发展, 将丽水的“绿水青山”解构为“山、水、田、园、情”五大生态载体, 发挥旅游产业的牵引和粘合作用, 将自然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转化成为可观、可游、 可购、可体验、可度假的全生活旅游要素,真正将“两山”理论引领的丽水全域大花园建设落到实处。
构建立体化全域空间
规划积极对接丽水市建设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结合丽水市旅游资源分布特色,确定出“一心、一轴、四区、四级” 的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从而全面助推丽水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一心为丽水城市旅游服务中心,一轴为瓯江生态旅游轴,四区为四大特色旅游功能区。四级分别为城市、乡村、高等级景区、风景道四大重点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分级推进全域景区建设
优选出10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旅游项目作为引擎重点打造。同时提出养生度假、山水体验、山乡田园、文化研学、特色营地和风情小镇6大支撑体系,为全域旅游产品建设提供思路。
“四畅体系”为公共服务设施保驾护航
出畅行丽水旅游交通体系、畅享丽水旅游惠民体系、畅心丽水旅游安全体系和畅游丽水智慧旅游体系,全面支撑全域旅游的公共服务建设。
日本京都
文化,城市旅游的特色标签
京都作为传承东方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全域旅游做的非常成功。该地区是日本仅次于东京圈的第二大经济圈。总面积827.9平方公里。京都作为日本人心灵的故乡,是一个具有日本风情的地方,同时,它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
世界文化自由都市
京都宣布“世界文化自由都市”的目标与城市理想,树立全城城市品牌。
保全自然、历史景观河和居住环境,促进千年古都与现代都市完美结合,推广全域旅游氛围体验;
重现以调和为基础的都市,推进京都南部地区的建设,创造闹点和富有情趣的都市设施。
通过推进重现身边的都市空间的都市计划和确定起支援市民的都市建设活动的制度,最终确定起支援都市建设的制度。
“散步的都市”
在交通措施上,京都以“散步的都市”概念完善步行交通网络,提倡全城慢行体验,完善面向散步都市发展的交通网。
形成步行空间,促进自行车的利用,充实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完善与散步都市相匹配的公路网。推动铁路网建设,充实交通连接点的车站和周边设施的功能,充实支援京都都市圈内的交通网。
充实大范围交通网与大范围高速公路网、大范围高速铁路网构想对应,形成连接都市圈内外的汽车专用公路网。研究制定适合形势要求的交通政策。
丰富的节事活动
同时京都以其丰富的节事活动分别精准引领细分客群集聚,又从整体上营造出该地区“世界文化自由都市”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完善的旅游及相关产业链,使京都旅游从单纯的门票经济走向深层次的服务经济。
在旅游行业逐渐进入开发瓶颈的阶段,全域旅游无疑打开了旅游发展新思路,融合当地各个产业特点,形成专属本地的旅游资源池,全方位互助发展。
但是,全域景区的建设不等于全域内景区的简单加总,而是将景区自身的美学、文化、观赏、休闲价值扩展到整个区域。这种发展架构适合于自然环境优良的区域。
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多合一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各自特色进行挖掘侧重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将创客、教育、文化、养生、养老、休闲运动产业,融于当地旅游结构中,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