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能量与文明》

[加]瓦茨拉夫·斯米尔 著,吴玲玲 李竹 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 2021年5月版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1)

从最简单的工具,到现代最先进的内燃机和核反应堆,人类利用能量来开发智力、制作种类丰富的器具。其中,对化石燃料的利用不啻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人类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战争与武器、信息与通讯、生活质量、环境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量的利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历史作了全面解读,上至远古采集社会,近至当今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本书是一部以能量角度撰写的人类文明史。

《科学的转型:有关“跨时代断裂论题”的争论》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2)

[德]艾尔弗拉德·诺德曼 [荷]汉斯·拉德 [德]格雷戈·希尔曼 主编,武天欣 蔡仲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1月版

计算、工具、机器人技术、数字成像和仿真建模等方面的进步使科学变成了一个技术驱动的事业。政府、工业和社会对科学的影响日益显现,对传统的科学的价值和客观性提出了严肃的挑战。本文集从哲学、历史、社会和文化等角度对这种跨时代断裂论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根据科学史上的案例或哲学史上的理论,本书的作者们对这一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会为当前和未来的科学事业中的认知、体制和道德问题提供重要的新视野。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3)

钱伟长 著

北京出版社 2021年1月版

本书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专门撰写的普及性质的“大家小书”。全书从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数学、天文和历法、指南针和指南车、造纸和印刷术、火药、机械、建筑等九个方面,分类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本书特别配有近百张图片,图文并茂,翔实科学,深刻说明我国有着优秀的、丰富的科学历史遗产。在书中,作者除了满怀爱国之情,还把自己对科学发明的深切体会也融入写作之中。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4)

[美]威廉·麦克尼尔 著,孙岳 译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20年12月版

本书是一部集军事、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历史巨著,此版为最新译本。作者致力于探索人类在上一个千年的跌宕起伏的发展路径。本书从约公元前3500年人类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使用青铜武器和盔甲说起,其后分十章重点叙述了在公元1000年后世界东西方主要国家工业进步、武器制造、政府管理、社会秩序演变,以及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军事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技术发展对武器创新发明的促进等等。

《永不停歇的时钟:机器、生命动能与现代科学的形成》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5)

[美]杰西卡·里斯金 著,王丹 朱丛 译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20年7月版

人和机器、物质和灵魂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争论不休。本书作者拥有哲学、历史学和科学研究综合背景,她用生动而思辨的文笔,原创性地将一手资料、学界往来通信和文献档案熔融一炉,顺着生命本源问题的脉络,展开这场“长达四个世纪的争论”。理解现代科学的历史,对于思考当下、想象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本科学史著作不仅会颠覆我们对现代科学的认知,还将成为我们理解当下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问题的思考利器。

《好奇年代:英国科学浪漫史》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6)

[英]理查德·霍姆斯 著,暴永宁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6月版

本书讲述的是科学史上的一段“接力”,它发生在18世纪末的英国,是科学的浪漫时代。作者霍姆斯是英国著名的非虚构作家,他以约瑟夫·班克斯、威廉·赫歇耳、汉弗莱·戴维三位英国先进科学代表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故事,生动有趣地叙述了科学家探寻生涯的孤寂与冒险,艰辛与喜悦,进而勾勒出18世纪末英国科学领域发生的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历史。此版为10年后全新再版,译者暴永宁对全书进行了细致的修订。

《刺猬、狐狸与博士的印痕:弥合科学与人文学科间的裂隙》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7)

[美]斯蒂芬·杰·古尔德 著,杨莎 译

商务印书馆 2020年6月版

本书是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古尔德最后一本科普著作,旨在厘清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复杂关系的真相。本书探讨了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用狐狸与刺猬形象的比较(希腊古谚“狐狸有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提出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关系的核心意向:和而不同、紧密联系。科学的诞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它与人文领域最初的冲突,古尔德指出:任何智识王国,既需要狐狸也需要刺猬——要做一位持之以恒的多元主义者。

《世界的重新创造》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8)

[荷]弗洛里斯· 科恩 著,张卜天 译

商务印书馆 2020年6月版

本书反映了荷兰著名科学史家科恩关于科学革命和现代科学兴起的看法。在书中,作者打破了学界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流行叙事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对不同文明的自然认识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比较,极具原创性地把科学革命归结为用微粒扩充数学自然认识、培根氏混合和牛顿的综合等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从而解释了现代科学为何能在欧洲持续下去这一问题,观念令人耳目一新,论述极具说服力。

《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9)

[英]吉姆·哈利利 著,李果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年6月版

本书旨在扭转世人对阿拉伯世界与科学关系的刻板印象,伊拉克裔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哈利利以优雅的文笔记述了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产生的伟大人物及其成就,多角度深入分析了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书中伟大的阿拉伯科学家包括:在化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贾比尔、科学方法的首倡者伊本·海赛姆、精确测量地球大小的伟大科学家比鲁尼、在数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花剌子米(“代数学”一词便得自其名)、伟大的医学家拉齐等。

《现代科学史》

科学史世界观(读科学史既要做)(10)

[英]彼得·J.鲍勒 [英]伊万·R.莫鲁斯 著,朱玉 曹月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年6月版

科学的发展扩大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对世界的掌控力;影响了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在本书中,两位作者既探索了科学史本身,又探讨了其对现代思维的影响。全书按时间顺序记载了科学思维演变中的所有重要进展。开篇介绍了过去30年间科学史的发展以及对科学史的积极研究所引发的争议,随后分为两部分既讨论了现代科学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也分析了科学所处的社会关系中道德或哲学的价值。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