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1世纪新青年的我们,结婚的年龄已经从原本的20岁所有到了25岁左右.据统计百分之九十的女性在23时都被家里催过结婚,是什么那我们愿意把结婚的年龄变得越来越迟呢?难道时得了“恐婚症”?

“恐婚症”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社会心理疾病。

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负面宣传是“恐婚症”的发病原因之一,媒体经常就如何处理婚姻关系进行各种讨论,这种社会氛围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婚后生活的过多考虑在面临婚姻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对结婚的恐惧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迟结婚,甚至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

纵观陷入婚姻恐惧中的人,往往有两类:一种是不够自信的人,他们知道婚姻有幸福的可能性,但却不敢承担未来变化的风险与责任。面对危机,他不相信自己有应对解决的能力,所以不敢或不愿去进行这项“探险活动”;另一种是个性张扬、过度追求自我的人。

那么你是那种人呢?

女性判定:

恐婚的女人普遍是理想主义者,她们所期待的是一种完美的生活。对于婚姻她们大多根本没有想过是怎么回事,对“嫁”这种仪式的向往远远超过对嫁的结果——婚姻的向往。 也就是说她们所谓的想结婚,只是想得到“嫁”这样一种仪式,而不是嫁过之后的婚姻生活。

一旦提到婚姻生活,她们往往会呈现出恐慌的表情。一般情况下女性担心的是婚后最初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公公、婆婆、小姑及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因为不会做家务,而担心别人挑剔自己。

男性判定:

男性对婚姻的焦虑是对自己能不能承担起家庭重担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主要考虑的是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因此,男人恐婚的“病源”主要是“放大”了生活的压力,在考虑过婚后的经济责任、家务负担、爱人的忠诚等等之后,他们对婚姻显的诚惶诚恐,许多男人因此宁肯采取其它方式和女朋友在一起,却闭口不谈婚论嫁。

其实有了这种症状的人也千万不要紧张。谨慎对待婚姻的想法是对的,但因为谨慎而放弃婚姻是不可取的。结婚并且能幸福生活一生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不去尝试,怎么能体会到婚姻带来的快乐呢?婚姻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绝穿鞋,也许避免了因为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上,到那个时候,你或许会意识到,婚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

说说恐婚症(你是不是得了恐婚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