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句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天一首古诗词)(1)

站在诗人的视角,还原诗歌的画面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如何理解着记忆呢?

诗名:草。

单从一个“草”字,信息量太小,而本诗的原名叫《赋得古原草送别》。

其中,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古人在科举考试时,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又称“赋得体”。

古原:有着悠久历史的广阔原野,并不是具体的地名。

而题目的最后两字“送别”,表明了这是一首送别诗。

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作品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形象鲜明,对后世影响巨大。

每天一句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天一首古诗词)(2)

诗词: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字面意思: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本诗第一句,就描写了草原一篇生机勃勃的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之中。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字面意思: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枯:枯萎,荣:茂盛。

青草是一年生植物,每年都会经历茂盛和枯萎,与第一句的“离离”相对应,写出了青草顽强的生命力。

每天一句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天一首古诗词)(3)

本句后两字用“枯荣”,而非“荣枯”,其中大有玄机。因为“荣”在春天,“枯”在秋天,如果写作“荣枯”,落脚点在“枯”,就是写秋草,与当下的季节不对应,因此要写成“枯荣”,同时“枯荣”也为下两句的描写埋下伏笔。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字面意思: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第二年春风吹来,大地又是一片绿油油。

这两句诗立意深刻、气势十足,堪称千古绝唱,要放在一起解读,作者用浅显的语言,却导出了深刻的哲理。

这两句是前句中的“枯荣”二字演化而来,“枯”对应的秋天的“野火烧不尽”,“荣”对应的春天的“春风吹又生”。

野草生命力顽强,只要残留一点根须,第二年春天就能很快蔓延起来,作者正是抓住了野草的这一特征,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偏偏用一个“烧”字。

为什么?

因为“野火燎原之势”,蔚为壮观,一瞬间,成片的枯草被烧得精光,强调了“野火”毁天灭地的力量。

每天一句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天一首古诗词)(4)

但烈火再强,也无法完全烧毁土壤深处的根须,来年春风化雨,野草又能重新覆盖大地,以“离离”之状回答了“野火”的肆虐。

这两句前句写“枯”,后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取自天然,又对仗工整,寥寥几字,写尽了“烈火重生”的气势。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字面意思:远处芬芳的野草,长满了古老的驿道。在春天的阳光下,连绵的碧绿连接到废弃的荒城。

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这两句,作者又从三四句的联想,写回到眼前的实景。用“侵”、“接”二字,更写出了野草的蔓延扩张势不可挡,表明野草再生后,生命力更加旺盛。

第七八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字面意思:今天我又来送别好朋友,连茂盛的野草,也满怀离别之情。

王孙:这里指作者的好朋友,萋萋:形容草盛的样子。

最后两句点名“送别”。

每天一句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天一首古诗词)(5)

前文描写了春回大地、芳草艾艾的“古原”景色,在这样富有诗意的背景下,送别就显得更加令人惆怅、难舍难分,特别是最后一句,茂密的草儿列队目送着远行的好友,这种拟人的描写手法,更将“草”与“送别”自然浑成,别具一格。

“草”字飞花令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7《春晓》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6《新嫁娘》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5《山中送别》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一起理性育儿,赶走焦虑!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