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文人学者的角度上来说,“焚书坑儒”的确是一场文化浩劫,但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上来说,“焚书坑儒”却是一场不得已而为之的政治行为。
秦始皇一统河山后的第八年,公然反抗秦国统治的大小势力绝大多数已经被骁勇善战的秦国铁骑剿灭,唯有曾经的六国贵族们,隐藏在阴暗的角落中谋划着一个惊天的阴谋……
不知从何时起,遍布天下的儒生们,异口同声的向社会大众传播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的理论,并以儒家为名,号召万民向秦始皇请愿。更有甚者竟公然向朝廷上书,请求秦始皇学习周天子力行王道,恢复分封制赐予六国皇族子孙们封地。
秦始皇对此大为震怒。
儒生们妄谈国事,企图利用儒家的影响和社会舆论操控政治,其勃逆狂妄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法律所能宽容的极限。 那么手无寸铁的儒生怎么敢于公然和秦始皇作对呢?
第一,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提倡依法治国,儒家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失去了发展的市场,所以儒生们迫切的希望秦始皇施行分封制,这样一来,儒家便能够在其他诸侯国中谋求发展。
第二,儒家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所支持着,这股力量便是渴望复辟王朝的六国贵族。 分封制是复辟王朝的首要条件,因为六国贵族们只有获得合法的土地拥有权,才能进一步的谋划复辟之业。
六国贵族们残忍的利用那些“智商高、情商低”的儒生们为试探秦始皇态度的“探路石”,试图利用儒家的强大背景,瓦解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根基。 面对天下儒生的挑衅,虎视天下、一统六合的秦始皇一反常态的采取怀柔的手段,想给儒生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于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郡县制的忠实支持者,大秦国丞相李斯出面,苦口婆心劝说儒家弟子们:“别闹了宝贝们,分封制那一套不行啊,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懂不懂啊!”
儒生们全然不顾李斯的劝告,依旧大谈“仿古之道”,请求秦始皇恢复分封制。
火冒三丈的李斯向秦始皇建议,除了医家学说、农家学说、墨家学说(倡导和平)、阴阳家学说、历史古籍等等实用的学说之外,禁止百姓们私下学习具有煽动性的“王道理论”、“治世理论”,以起到打压儒家左右天下舆论的嚣张行为。
最终秦始皇采用了秦始皇薄古厚今的说法,收天下书籍以典藏。不然你以为刘邦当年在咸阳的那些书是哪儿来的?
"何(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不可否认,这样的作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于禁锢了思想。但其更多的只是民收官用,稳定当时的一个社会秩序,并不是大家常说的愚民之策。秦始皇也没有焚书,真正焚书的是谁?是项羽!
当年他一把火烧了咸阳宫,秦国收缴的天下书籍大都付之一炬。这就是为何我们关于先秦的历史记载多有空白,而且杂乱。因为没有具体的资料参考,很多的就是道听途说。
所谓“坑儒”,坑的也不是儒家弟子,而是那些欺骗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 ,最后却拿着“公款”私逃的方士们,即坑术士。
比如徐福、侯生、卢生和韩众这些人,他们以寻仙问药的名义花了秦始皇不少钱,可是最终没有结果。秦始皇肯定要问罪了。而更有趣的是,当时的卢生和韩众等方士,因为交不了差,便找借口。说是秦始皇太残暴,所以仙人不给赐药。你说你不行就不行,学学徐福跑路捞一笔之后跑路不就行了,偏偏要来作死。秦始皇一气之下,下令搜捕这些方士,全部给处决掉了。欺君罔上,杀他们没有错。
鲁迅先生说过,秦始皇收书是为了稳固思想,而且并没有烧医术、农书、史书。跟项羽坑杀20万俘虏和乾隆篡改数万本古书比起来,秦始皇坑杀了几百人人,烧了几筐破书,就被后世的儒生唾骂了几百年,简直冤枉的很。
那这些儒生为什么这样做呢?其实也是一个宣传需要。他们将谎言变成历史,将焚书坑儒这个真假参半的合成词,变成包装自己的华丽外衣。他们可以借着这个谴责专制暴君、谴责文化暴行之名,将儒家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抬举为殉教的圣徒。如此一拉,儒家的形象将会无比的高大。
综上所述,“焚书坑儒”的真相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而施行的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政治威慑行为。我国最伟大的领导人毛爷爷,曾这样评价“焚书坑儒”:“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糟糠。”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的确,秦始皇统一文字、推行郡县制、统一钱币的制度沿用至今,虽然秦国已经灭亡,但秦始皇的丰功伟业却成为历史中最闪耀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