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8日周五,《新蝙蝠侠》开始在中国大陆公映。而经过两周的全球上映,它在市场和舆论层面的接受度,也已经达到一个高点:
北美票房近2.6亿美元,全球票房超5亿美元,烂番茄85%好评率,IMDb8.4分,letterboxd 4.3分(满分5分制),法国《电影手册》四星满分……看了看国内平台的分数,豆瓣目前是7.8,知乎8.3,若要在迄今为止的2022年只挑一部现象级电影,《新蝙蝠侠》当仁不让。
上周我提前看到了《新蝙蝠侠》,可以说,在超级英雄电影的框架中,达到了可以达到的勇气与尺度的极限。它呈现出了一个空前黑暗的哥谭,也奉献出了一个空前富有人性的蝙蝠侠。
而且,从实际一点的角度出发,《新蝙蝠侠》很可能是我们在近两年的院线中,能看到的最富有电影感的大片。
精良的视听处理,慑人的氛围营造,以及对无数影史经典的有机致敬,都既能让追求感性刺激的观众趋之若鹜,也能让追求智性快感的文艺消费者和影迷们甘之如饴。
《新蝙蝠侠》剧照
简单来说:不管你热爱电影,还是热爱刺激大片,《新蝙蝠侠》都是一道让你无法拒绝的盛宴。
最「CINEMA」的超英电影
今年是公历2022年,距离马丁·斯科塞斯与漫威电影的对垒已过去将近三年,但不管对于传统影迷还是对于超英大片拥趸来说,马丁的暴言都依然铮铮在耳:“漫威电影不是CINEMA!它们是主题公园!”——好吧,他说的是漫威,不是所有超英电影。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时报》发表长文 《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让我解释》
说《新蝙蝠侠》很“CINEMA”不是空穴来风,因为DC的《蝙蝠侠》系列,几乎可以说是超英电影里最CINEMA的一个分支:它的历代作品,都深深浸泡在电影史的悠久脉络中,在丰富的电影传统中获取营养。
像蒂姆·波顿版的《蝙蝠侠》,便在美术上深度借鉴以《大都会》和《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为代表的德国经典表现主义电影,又在情节设定方面向以《枭巢喋血记》为代表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华纳经典匪帮片脱帽致意。
蒂姆·波顿版《蝙蝠侠》剧照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邪魅、华纳匪帮片的反社会气质,以及库布里克式的酒神狂欢,在波顿的执掌下被融为一体,使得整部电影既离经叛道,又回归正统。
蒂姆·波顿版《蝙蝠侠》剧照
与波顿版《蝙蝠侠》相比,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与经典西部片的内核一脉相承。就像《原野奇侠》《双虎屠龙》等西部片的主人公一样,诺兰/贝尔版的蝙蝠侠,也是个能在非常时期通过武力保护市民,却在和平时期缺乏用武之地的老派牛仔。西部片的英雄往往在落寞中退隐。他们的英雄气质在非常时期会被人们依靠,在平凡年代却会被人们嫌弃为爹味。而诺兰/贝尔的蝙蝠侠,最后同样需要接受略显寂寥的无名生活。
我们无法揣测诺兰版三部曲在美国反恐战争背景下的用意,但毫无疑问,他和贝尔打造的蝙蝠侠,是一个源自电影史漩涡深处的经典形象。
诺兰版《蝙蝠侠:黑暗骑士》剧照
那么回到这部《新蝙蝠侠》吧:
马特·里夫斯执导的《新蝙蝠侠》,同样在电影史传统中积极摄取着营养:
他亲自承认,《新蝙蝠侠》的主题与风格来自影史上的两个标志性类型:一拨是以《法国贩毒网》《窃听大阴谋》和《唐人街》等片为代表的70年代新好莱坞犯罪惊悚片,另一拨是由大卫·芬奇执导的连环杀手题材电影:《七宗罪》《十二宫》《龙纹身的女孩》。
《七宗罪》剧照
而里夫斯对这些影史经典的致意,没有流于表面。他把这些电影的血统熔进了《新蝙蝠侠》中:
从叙事线索来看,《新蝙蝠侠》是一个《七宗罪》式的侦探故事。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蝙蝠侠与警长戈登合作,像布拉德·皮特和摩根·弗里曼一样,沿着连环杀手谜语人(保罗·达诺 饰)留下的蛛丝马迹进行侦查,而谜语人的形象显然融合自《七宗罪》的史派西和善用代码的十二宫杀手。
《七宗罪》中的反派
从影片肌理来看,《新蝙蝠侠》是一部近似于《唐人街》和《洛城机密》的黑色电影。
它呈现着一个彻底腐坏的罪恶都市。在这个都市中,系统完全沦为只手遮天的黑帮大佬法尔科内(约翰·特托罗 饰)的保护伞,系统中下游的警官与政客,纷纷维护着腐败系统的利益;那些无法在系统中得到席位的个体,就只能等待着被压榨和碾碎的命运。
《唐人街》剧照
而在气质风格上,《新蝙蝠侠》同时弥漫着70年代纽约电影和《七宗罪》的粗粝味道。
人们都知道,哥谭市只是DC平行宇宙中纽约的代号。而《新蝙蝠侠》显然从《法国贩毒网》和《出租车司机》中借鉴良多:与那两部电影一样,《新蝙蝠侠》塑造的城市,也是一个阴沉、腐败、满怀恶意的地方。与在其他大部分超级英雄电影中不同,在这个哥谭市,人们真的可能遭受严酷的肉体伤害。
《新蝙蝠侠》中的哥谭市
在这座城市中,每个人为了生存所冒的风险,是真实可感的。没有人在其中完全安全,即便是蝙蝠侠本人。
最「脆弱」的蝙蝠侠
在如此阴郁慑人的氛围中,我们迎来了迄今为止最脆弱最“emo”的一版蝙蝠侠:
伴随着Nirvana乐队名曲的节奏和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声,帕丁森版蝙蝠侠粉墨登场。
此时的蝙蝠侠,刚刚踏上打击罪犯之路有两年。他痛恨这座城市中弥漫的罪恶,但他的气质却与这座城市一样,阴郁、沉默、拒人千里之外。
《新蝙蝠侠》剧照
然而蝙蝠侠的面具,藏不住帕丁森与几位前任蝙蝠侠全然不同的年轻气息。在他冷硬的橡胶躯壳下,包裹着一颗充满创伤与恐惧的心。
他用重拳击打罪犯,对着恶人的脸啐出“I am vengeance”这样的狠话,但在哥谭市所有居民中他最共情的,却是市长留下的孤儿。
这是为什么?显然是因为他从对方身上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一个茫然无措的小孩。
《新蝙蝠侠》剧照
这种无法掩饰的脆弱感,让帕丁森版蝙蝠侠比之前的任何一位前任都更具有人味儿。
如果说迈克尔·基顿的蝙蝠侠像公务员,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蝙蝠侠像一个喜爱戴变声效果面具的牛仔,那么帕丁森的蝙蝠侠,名义上是侦探和义警,有时却更像一只小动物,能激起许多人的无尽柔情。
猫女赛琳娜(佐伊·克罗维兹 饰)在片中的那句撩人台词,正是在替所有能欣赏帕丁森版蝙蝠侠的观众们说出心声:
“我一直对流浪小动物有感觉。”
《新蝙蝠侠》剧照,猫女与蝙蝠侠
最符合时代需要的英雄
即便像个小动物,帕丁森版蝙蝠侠显然仍会意识到,他正身处在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中,得按照超英电影的脚本轨迹行进。
而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最需要克服的,是观众对其故事背景的倦怠感。每个不是蝙蝠侠漫画忠实粉丝的观众,大概都会对又一部重启版《蝙蝠侠》的剧情心生疑惑:
这已经是哥谭市第多少次陷入深渊了?DC还要投喂我们看多少次企鹅人和谜语人大闹哥谭,还要让猫女和蝙蝠侠拯救多少次世界?
《新蝙蝠侠》剧照
但里夫斯和主创伙伴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巧妙利用了观众的倦怠感,甚至将其转化成了用来讲述故事的武器。
他们将观众对熟悉背景的倦怠感,移植为哥谭居民对这座城市的倦怠感。他们有力地将哥谭营造为如索多玛蛾摩拉一般,在堕落中无限循环的罪恶泥潭:
权势滔天的犯罪集团、烂到根基的警局系统、腐败透顶的政府官员……整座城市已经在系统性的崩坏中,积重难返。
《新蝙蝠侠》剧照,谜语人
在这样的末世氛围中,反谜语人朝向整个系统的怨恨,底层民众被谜语人煽动的愤怒,都是如此容易被理解;
也正是在如此背景下,猫女对蝙蝠侠的质问如此振聋发聩:既然这个城市已经烂透,为什么你还要坚守?
然而在如此诘问下,蝙蝠侠依旧给出了动人且合理的答案:
这终究是他的家乡,他无法抛弃它。
作为一个经典角色,蝙蝠侠在新时代的困境,源自他自身的存在悖论。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仇恨与恐惧,它们可以惩罚罪犯、威慑恶人,却无法消弭人与人之间的敌意,也无法从根本上为建设一个更好的城市做出帮助。
《新蝙蝠侠》海报
也正因如此,不只一个人提出过类似疑问:蝙蝠侠既然富可敌国,为什么不转而把为了惩罚罪犯所花的金钱,用在构建一个更有效、更具有保障力的社会系统之上?
这个疑问是难以反驳的。而在《新蝙蝠侠》中,我们至少看到了主创们对这个疑问的良性回应。蝙蝠侠不应仅仅代表暴力与恨,它也应当成为爱、拯救和重建的代名词。
在《新蝙蝠侠》结尾处,我们看到了一个久违了的忙于拯救和重建的形象。意识到复仇无济于事的蝙蝠侠,高举着信号火焰,像摩西一般指引市民们从洪水中脱身。或许这个镜头有些姿态大于实质。或许这个角色定位不会在之后的《蝙蝠侠》续集中走太远。或许这样的形象会招致蝙蝠侠老粉的非议。
但我依然认为,里夫斯-帕丁森版蝙蝠侠,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是一个更符合时代需要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