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千百年世代栖身的乐园
——思茅港茨竹林芒坝布朗山寨
作者:
周播
思茅港茨竹林芒坝布朗山寨,地处澜沧江东岸大尖山向东延伸的山脉中段平缓的山梁上,东经100°27′43″,北纬22°43′13″,海拔1346米,距离村委会所在地约10公里。山寨现有64户人家共258名村民,全部是布朗族。这里山梁两边视野开阔,气候宜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千百年来,一直有成群的鹦鹉在这里安家栖身,与芒坝布朗山寨不离不弃,形成了一道举世无双的生态风景,奏响了一曲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奇乐章。并且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爱鸟人士不远万里慕名而来,一睹鹦鹉永恒的乐园和鹦鹉的矫捷身姿,共同参与到爱鹦鹉、护鹦鹉的各种活动之中。
鹦鹉的乐园
芒坝布朗山寨周围,有30余株参天古榕树,虽然树龄几百年上千年,但依然一年四季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大榕树枯枝脱落处会产生树洞,给鹦鹉提供了不被风吹雨打的栖身暖窝;大榕树枝头结满可口的果子,给鹦鹉提供了天然无污染的食粮(因为这里的榕树有好几个品种,这个季节这几棵结果,那个季节另几棵结果,所以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大榕树伸出无数层层交错的枝叶形成厚厚的树冠,给鹦鹉群撑起了一把把巨大的保护伞。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巴金1933年写的《小鸟的天堂》,快一百年时间了,小鸟的天堂今何在?而芒坝布朗山寨,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所以,芒坝布朗山寨比《小鸟的天堂》更配称天堂。这里民风纯正,村民们崇善自然,布朗族村民把鹦鹉和村头的竜林一起当做山寨的保护神。千百年来鹦鹉不离不弃,守护着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村民对鹦鹉秋毫不侵,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保护着灵巧可爱的鹦鹉,两者世世代代和谐共处,亲如一家。
生活在芒坝布朗山寨的鹦鹉,学名叫大紫胸鹦鹉(英语名称为:Psittacula derbiana),又称绯胸鹦鹉,当地人称大鹦哥,是中国特产鸟种。她们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部、南部及中部。大紫胸鹦鹉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公约附录Ⅱ种类。
由于人类大量捕捉和生态环境破碎化等原因,野生大紫胸鹦鹉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保护大紫胸鹦鹉迫在眉睫。为让芒坝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成为大紫胸鹦鹉永恒的乐园,芒坝村民自觉行动起来,坚决抵制偷伐榕树、偷捕盗卖鹦鹉成鸟及幼仔等人为干扰大紫胸鹦鹉生存的行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村民罗卫东的战友来看望他,进村见到鹦鹉,二话不说就用随身携带的猎枪射杀鹦鹉。听到枪声后,全村村民怒吼着把猎杀者团团围住。最后,罗卫东一再帮着求情解释说其确实不知道这里把鹦鹉视为“村寨保护神”的习俗,才获得了村民们的宽容,幸免发生人身攻击,但猎枪却没能逃过被没收砸烂的噩运。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村民自发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猎捕鹦鹉,禁止私养鹦鹉,违反者每伤害一只鹦鹉罚款2000—3000元。
七十岁的老退伍军人陶三不无自豪的介绍说:“老祖辈人传下来就说,我们芒坝世世代代就是鹦哥的家园。景谷勐班,我当兵时去过,那时候有成群的鹦哥。附近的芒蚌、那蚌、老鲁寨过去都有成群的鹦哥。但这些年来,这些地方都没有成群的鹦哥了,只有我们芒坝寨子仍然鹦哥成群,一直没有减少的迹象。”顿了顿,老人接着说:“前几年,我家门前这棵大树向我家方向平伸出小盆般粗、二三十米长的一大叉,被风吹断下来把我家房子都压垮了。但我没有为自己难过,而是为住在上面的鹦哥难过。我家的房屋坏了,很快就重新盖好了,而这么大的一叉树没有了,住在上面的鹦哥就永远失去了上面的家,她们只能到别的树上去找树洞安家。你们不知道吧?某棵树、某个洞穴是谁的家,是早就固定好的,是一代一代继承传下来的。鹦鹉很守规矩,谁也不会篡夺他人的巢穴。所以,这叉树上的鹦鹉,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树洞,就要得过无家可归的流浪生活了!”
鹦鹉的灵性
常年生活在芒坝布朗山寨的鹦鹉至少有四五百只,她们都非常具有灵性。鹦鹉们每天拂晓天麻麻亮,便“嘎,嘎,嘎”叫唤着离开巢穴出去觅食(冬天因为周围的山梁河谷雾大,鹦鹉群要绕着布朗山寨飞至十点多才会外出觅食)。然后,每天早饭(上午八点左右)、午饭(中午十二点左右)、晚饭(下午四五点以后)三个时间段,鹦鹉们会集中回来,在芒坝布朗山寨周围的大榕树上玩耍、嬉戏和交流,热闹上一阵子。
芒坝布朗山寨的鹦鹉通灵人性,她们喜欢以松子、榕树果等野生果实或种子为食。村民的庄稼成熟在田地里,她们从不去糟蹋;村民的粮食放晒在院子里,她们从不去偷食;村民的水缸摆放在露天下,她们宁可喝树叶上的露滴,宁愿飞行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到附近江河里去喝水、戏水,都不肯在村民的水源水沟或水缸上放任自己。她们白天在榕树上嬉戏,晚上在蓉树上栖身,但她们从来不在这里随便拉屎。观鹦鹉楼及附近的榕树下,村民家的院子里,除了有熟透掉落的榕树果实外,很少有鹦鹉留下的粪便。
每年公历三月中下旬至四月中旬之间,是芒坝布朗山寨的鹦鹉繁殖的时间。她们在树洞里筑巢穴,繁殖期间如果在芒坝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鹦鹉会飞到附近村寨去寻找生儿育女的最佳树洞,等儿女们长大了再飞回芒坝布朗山寨生活。芒坝布朗山寨的鹦鹉很诚信钟情,她们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在生儿育女期间,母鹦鹉在家仔细照顾儿女,公鹦鹉起早贪黑外出觅食,供给妻儿足够的食物。芒坝布朗山寨的鹦鹉,要长到两岁左右方能明显区分性别。公鹦鹉嘴偏红,毛色偏绿,身体更细长。母鹦鹉嘴偏黑,毛色稍淡,身体略显粗笨。
据说,在钟表十分缺乏,靠看太阳估摸时间的年代,哪怕天阴没有太阳,只要听到鹦鹉热闹起来,就知道时间已经快到饭点了。芒坝布朗山寨的鹦鹉每天三次回寨归巢非常准时,完全可以给村民充当报时器。更神奇的是,1970年、1988年澜沧一带发生大地震,均波及到芒坝布朗山寨,震前十分钟左右,鹦鹉就惊慌失措的在山寨里乱飞乱叫,她们的异常举动似乎在向村民提醒什么,因而引起了村民们的高度警觉,大家纷纷跑出户外,想看个究竟。就这样,当地震来临时,山寨里的人们幸运的躲开了一场被砸伤、撞伤的危险。
鹦鹉与芒坝世代相亲
相传,很久以前,芒坝山包上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小夫妻。小俩口日子过得像花一样美,像甘泉一样甜。可是,夫妻俩也有一件不顺心的事,眼看成亲已经快满五年时间,膝下还没有一儿半女。丈夫四处求医无济于事;妻子求神拜佛白搭香供。
一天午后,小俩口在家后面的山坡上锄地。忽然头顶上传来一声绝望的呼救声:“救命,救命呀!”夫妻俩抬头一看,见一只凶猛的老鹰正挥舞翅膀扑向一只美丽的鹦鹉。
“哎呀!不好!”看到这情景,小俩口火燎一般着急,不管三七二十一,挥舞着锄头逐打,抓起土块猛掷。老鹰遭到突然袭击,惊叫一声向远处的树林飞去。鹦鹉从空中跌了下来,躺在草丛里。夫妻俩急忙跑过去把鹦鹉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鹦鹉灵巧的翅膀被抓破了,殷红的血一滴一滴往下滴。鹦鹉闭着双眼,发出轻声的呻吟……
夫妻俩把受伤的鹦鹉带回家,用生盐烧红后化水帮鹦鹉洗净伤口,采来草药捣碎为鹦鹉涂敷,还专门捉虫子、摘野果喂它。
一个月的精心照料,鹦鹉的伤痊愈了。鹦鹉那桃红的小嘴灵巧极了,什么话都会说,往日里这个幽静寂寞的小院里,突然增添了几分欢乐的气氛。
一天,鹦鹉一本正经地说:“不瞒你们说,你俩口子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不过你们不用发愁,西边靠近澜沧江的白马山顶有个仙人吃水的地方,那里长有灵芝草,吃了灵芝草能生胖小子,只是灵芝草由千年蟒蛇把守着,很难靠近。如今我的翅膀完全好了,你们在家等着,我去想办法,三天内一定把灵芝草采回来。”鹦鹉说罢,展开翅膀飞出小院,消失在云雾里。第三天午后,鹦鹉真的衔着一棵灵芝草回来了。放下灵芝草,鹦鹉与恩人说了很多感恩和祝福的话,点点头告别夫妻俩便展翅飞走了。
妻子喝了用灵芝草熬好的汤药,不久就怀孕了,后来生了个胖小子。夫妻俩别说有多欢喜了,为了永远记住鹦鹉的情谊,他们特意给儿子起名叫“鹦哥”。鹦哥长到六岁时,已经开始懂事了。他个头高力气大,十分聪明,父母每天上山砍柴,下田种地,他都跟在身后。
不料,鹦哥八岁那年,爹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什么药都吃遍了仍究一点不见效,没过多久就断气了。鹦哥哭得死去活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爹爹埋葬在山寨边的一片洼地里。多可怕的病呀!这种病不久便在芒坝布朗山寨蔓延开来,你传我,我传你,壮壮实实的人说倒就倒下,说没就没了。鹦哥的妈妈也染上了这种病,已经骨瘦如柴卧床不起。鹦哥望着妈妈奄奄一息的样子,心里比刀剜还难受。没几天妈妈还是走了,鹦哥也病倒在床上。
就在鹦哥最无助的时候,他父母曾经搭救过的那只鹦鹉口衔灵芝草,带着一群鹦鹉伴飞回来了。得知鹦哥的父母双双病故,鹦鹉流着泪十分愧疚地说:“灵芝草能治百样病,可惜被那可恶的蟒蛇霸占着,我等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偷空取得了灵芝草,可还是赶回来晚了,费尽千辛万苦,竟没能救下我的两位恩人……”
鹦鹉用它们带来的灵芝草治好了鹦哥的病,也治好了山寨里众多乡亲的病,但它没有再离开。它说要永远守护好恩人的家园,守护好恩人的后辈儿孙,不再让他们遭受三灾八难。说来奇怪,鹦哥父母的坟上各自长出一棵榕树,不几年就变得枝繁叶茂,鹦鹉们藏到树冠里面,老鹰等天敌就很难再侵犯到它们,榕树简直就是一把保护伞。
就这样,芒坝成了鹦鹉的乐园,成了鹦鹉群最乐于守护的圣地,鹦鹉群一代传一代,用心守护着芒坝布朗山寨,从来不曾松懈。芒坝布朗山寨的寨边也接二连三长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为鹦鹉提供更多的天然庇护场所。从此,芒坝布朗山寨的人们快乐幸福的生活着,没有再遭受过大灾大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