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时间是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讲述的是当时在京城洛阳发生的一件大事。原文如下:

三国100个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无须之祸)(1)

灵帝崩,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常侍、黄门闻之,皆诣进谢,唯所错置。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而进不许。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检司诸宦者。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选温厚虎贲二百人,当入禁中,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召进入议,遂杀之,宫中乱。

三国100个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无须之祸)(2)

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欲以迫出珪等。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陈留王走小平津。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余人。

三国100个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无须之祸)(3)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汉灵帝驾崩后,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但却遭到太后的反对。于是他们召董卓进京,企图以此胁迫太后答应。常侍、黄门等宦官闻讯后,纷纷找到何进谢罪,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处置。在此期间,袁绍曾经多次劝何进动手将这些宦官杀死,但何进没有答应,只是下令让袁绍派遣京城里的虎贲监视宦官,并让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挑选二百名虎贲进入皇宫,代替黄门宦官守卫宫廷的大门。此后,中常侍段珪假节太后的旨意,召何进入宫议事,并趁机将其杀死。一时间宫内宫外一片大乱。

三国100个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无须之祸)(4)

此后,袁术率领虎贲放火烧毁了南宫的嘉德殿青琐门,想逼迫段珪等人出宫,但段珪等人不但没有上当,反而劫持了皇帝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并逃往小平津。与此同时,袁绍又杀死了由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许相,随后率军到处扑杀宦官,并下令无论宦官的年纪大小,一律处死。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没有长胡须的京城无辜百姓也被误杀。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宦官,很多男子只得脱光衣服暴露身体,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后才得以幸免,但误杀的男子仍然达到两千多人。

三国100个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无须之祸)(5)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根据这个故事而出现的一句成语,叫做“无须之祸”,意为无辜受累而遭遇灾祸。

三国100个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无须之祸)(6)

这则成语故事是汉末京城洛阳巨变的真实写照。由于大将军何进的优柔寡断,导致自己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反而死于宦官之手,并引发了洛阳的一场大混乱。袁绍、袁术兄弟为了消灭宦官,不惜杀死了两千多名无辜男子。虽然在这场混乱中,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都被消灭,但袁绍、袁术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也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因为他们自己召来的董卓随后进京并迅速控制了朝政。从此,天下大乱,三国时期也由此开始。

参考书籍:《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