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要赏析的是《胠箧》中的第一个寓言“盗亦有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庄子盗亦有道的详细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庄子盗亦有道的详细故事(庄子寓言五十二)

庄子盗亦有道的详细故事

本次要赏析的是《胠箧》中的第一个寓言“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揣测)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不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说的是:“盗跖的门徒问盗跖:‘做强盗也有道吗?’盗跖回答说:‘做什么没有道呢?能猜到屋里藏着什么财物,是圣明;带头冲进屋里,是勇;最后退出屋子,是义;能知道可否下手,是智;事后分配公平,是仁。这五者不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通晓圣人之道就不能立业,盗跖不通晓圣人之道就行不通。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的好处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的祸患就多。” 这个寓言非常精彩,用嬉戏的口吻阐述出深刻的道理,深得庄子讲故事的精髓。其所阐述的道理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何适而无有道邪?”做什么没有道呢?即使像做强盗这样的事也有“道”;二是对儒家所倡导的“圣、勇、义、知、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由此表达了道家重视“道”和“德”而不赞同儒家仁、义之类伦理价值的观点。因为道家认为,儒家的这些主张不符合人的自然特性,是人为的做法。这点,是需要予以分清的。而《胠箧》这篇文章,就是庄子后学对儒家圣知、仁义概念进行的猛烈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