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筑》案例题考查方向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1)

从近年来的考试趋势来看,第二章项目组织管理一直是建筑案例题的重头戏。其中进度、质量、安全、现场小节为重中之重,需要我们不仅熟记,还要学会熟练运用。而防水工程施工、施工进度控制方法等也均为重要考点。

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2)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3)

01

背景资料

某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28400m2,地下 2 层,地上 8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 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2-0202,建设单位分别与中标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和监理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 1:经项目监理机构审核和建设单位同意,施工总承包单位将深基坑工程分包给了具有相应资质的某分包单位。深基坑工程开工前,分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了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事件 2:室内卫生间楼板二次埋置套管施工过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采用与楼板同抗渗等级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聚氨脂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后,从下午 5 : 00 开始进行蓄水检验,次日上午 8 : 30,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项目监理机构进行验收,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做法提出异议,不予验收。

事件 3:在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时间内,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交了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进度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图(如图 1 所示),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此组织施工。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4)

事件 4:在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建设单位设计变更导致工作 C 的实际施工时间为 35d,施工总承包单位以设计变更影响进度为由,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工期索赔 21d 的要求。

【问题】

1、分别指出事件 1 中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程序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2、分别指出事件 2 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3、针对事件 3 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写出其计算工期、关键线路(用工作表示)。分别计算工作 C 与工作 F 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单位:周)。

4、事件 4 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的工期索赔天数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

事件1中,专项施工方案组织编制不妥之处和相应的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处一:专项施工方案由分包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

正确做法:该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负责人(分包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编制。

不妥之处二:专项施工方案仅由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

正确做法:专项施工方案还应经施工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

专项施工方案审批程序不妥之处和相应的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处一:分包单位向监理机构提交专项施工方案审批;

正确做法: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向监理机构提交审批。

事件 2 中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

不妥之处:室内卫生间楼板二次埋置套管施工过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采用与楼板同抗渗等级的防水混 凝土埋置套管。

正确做法:二次埋置的套管,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采用比楼板抗渗等级高一级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并应掺膨胀剂。

不妥之处:聚氨脂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后,从下午 5:00 开始进行蓄水检验,次日上午 8:30,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项目监理机构进行验收。

正确做法:蓄水试验应达到 24h 以上。

事件3中计算工期为 15 周,关键线路:A→D→E→H→I。工作 C 的总时差为 3 周,自由时差为 2 周;工作 F 的总时差为 1 周,自由时差为 1 周。

事件 4 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的工期索赔天数不成立。

理由:虽因建设单位导致设计变更原因造成工期拖延 21d,但工作 C 为非关键工作,且其总时差为 3 周(21d),拖延时间未超过总时差,所以不影响工期。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5)

02

背景资料

某新建工业厂区,地处大山脚下,总建筑面积 16000m2。其中包含一幢六层办公楼工程,摩擦型预应力管桩,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预应力管桩锤击沉桩施工过程中,某一根管桩在桩端标高接近设计标高时难以下沉;此时,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认为该桩承载力已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提出终止沉桩。经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各方参建人员和专家会商后同意终止沉桩,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事件二:连续几天的大雨引发山体滑坡,导致材料库房垮塌,造成 1 人当场死亡,7 人重伤。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要求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 则处理;4h 后向相关部门递交了 1 人死亡的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第 7d 和第 32d 分别有 1 人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余 5 人康复出院。

事件三:办公楼一楼大厅支模高度为 9m,施工单位编制了模架施工专项方案并经审批后,及时进行专项方案专家论证。论证会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在行业协会专家库中抽出 5 名专家,其中 1 名专家是该工程设计单位的总工程师。建设单位没有参加论证会。

事件四:监理工程师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检查时,发现只有公司级、分公司级、项目级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开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中交底人为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改。

【问题】

1、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同意终止沉桩是否正确?预应力管桩的沉桩方法通常有哪几种?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的做法是否正确?应该补报死亡人数几人?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分别指出事件三中的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3、分别指出事件四中的错误做法,并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1.监理工程师做法:不正确。沉桩方法:锤击、静压。

2.(1)施工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的做法:不正确;

(2)应补报死亡人数 1 人;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3.事件三中错误做法和相应理由分别如下:

错误一:总监理工程师组织; 理由:应由总承包单位组织。

错误二:其中一名专家是该项目设计院的总工程师; 理由:项目参建各方相关人员不能以专家名义参加。错误三:建设单位没有参加;

理由:建设单位应由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参加论证会(或建设单位应参加论证会)。4.事件四中错误做法和相应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错误一:只有公司级、分公司级、项目级三级安全教育记录;

正确做法:应该进行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记录。错误二:在开工前安全技术交底记录中交底人为专职安全员;

正确做法:应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在开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交底记录。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6)

03

背景资料

某单项工程,施工单位中标后进场,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中进度计划网络图如下图所示,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按此组织施工。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7)

在施工进展到 75d 时,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检查时发现:工作 A 刚好已全部完成,工作 B 即将开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进度滞后比较严重会影响总工期,要求施工单位在工艺关系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各工作持续时间来压缩工期,并提出明确有效的赶工措施,必须保证按原进度计划的总工期完工。经施工单位测算,各工作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8)

【问题】

1、指出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进度计划网络的关键线路(用节点表示),并计算进度计划网络图的总工期。

2、监理工程师认为工作 B 进度滞后会影响总工期是否正确?为什么?

3、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原进度计划,既经济又保证整个工作能在原计划工期内完成。并计算调整所需投入的赶工费用。

4、重新绘制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并列出关键线路(用工作名称表示)

【答案】

1.关键线路应为:①—②—③—⑥—⑦总工期=60 40 55 15=170(d)

2.正确。理由:工作 B 在关键线路上,其进度延误必定影响总工期。

3.(1)B 工作压缩 5 天,由此增加费用为 5*2000=10000 元;

(2)D 工作压缩 5 天,由此增加费用为 5*3000=15000 元;

(3)同时压缩 C 工作和 D 工作各 3 天,由此增加费用为 3*1000 3*3000=12000 元。

(4)H 工作压缩 2 天,由此增加费用为 2*4200=8400 元所需投入的赶工费=10000 15000 12000 8400=45400 元4.关键线路为:A—B—D—H 和 A—B—C—F—H。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9)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10)

04

背景资料

某住宅工程,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地下 1 层,地上 12 层,剪力墙结构、公共区域及室内地面装修为石材,墙、顶饰面均为涂料,工程东侧距基坑上口线 8m 处有一座六层老旧砖混结构住宅,市政管线从两建筑间穿过,为了保证既有住宅的安全,项目部对东侧边坡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其余部位采用喷锚支护。

项目部制定了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其中周围环境监测包含基坑外地形变形监测等内容,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基础底板混凝土量较大,项目部决定组织夜间施工, 因事先准备不足,施工过程中被附近居民投诉,后经协调取得了大家谅解。

地下室管道安装时,一名工人站在 2.2m 高移动平台上作业,另一名工人在地面协助其工作,安全完成了工作任务。

该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按照规定对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检测,部分检测项及数值如下:

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哪些题型必考(一建建筑4道经典案例题)(11)

【问题】

1、基坑工程监测方案中,对周围环境监测还应有哪些监测内容?

2、写出夜间施工规定的时间区段和噪声排放最大值,夜间施工前应做哪些具体准备工作?

3、在该高度移动平台上作业是否属于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分为几个等级?操作人员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用品有哪些?

4、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该建筑属于几类民用建筑工程?表 3 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检测项有哪些?还应检测哪些项目?

【答案】

1.周围环境监测还应有: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监测;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监测等。

2.(1)夜间施工规定的时间区段为:22:00~6:00(次日);夜间施工噪声排放最大值:55dB(A)。

(2)夜间施工前应:①施工期间应制定降噪措施。②应提前向有关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明。③应及时公告附近居民。

3.(1)在该高度移动平台上作业属于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分为 4 个等级。

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用品。4.(1)该建筑属于Ⅰ类民用建筑工程。

表 3 符合规范要求的检测项目有:甲苯、二甲苯、TVOC。还应检测氨、氡、苯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