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晶晶 唐骏垚

宁波市产业融合与杭州市比较(试点报告杭州VS宁波)(1)

鸟瞰杭州钱江两岸。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董旭明 摄

在浙江,提到杭州、宁波,你的脑海会浮现啥词?“双子星”?“老对手”?

曾经有人打过一个比方:如果说杭州是班级里那个兼具艺术气质和文化创意头脑的灵慧好学生,宁波就是那个闷声不响、踏实苦学、在方程式和实验室中埋头用功的理工男。

一个是省会城市,2020年GDP突破1.6万亿,稳坐浙江经济“头把交椅”,正向着“数智杭州·宜居天堂”这一新目标加速奔跑。另一个是计划单列市,2020年GDP超过1.2万亿,拥有省内、甚至全国数一数二的港口和先进制造业优势。杭甬之间,常常“你追我赶”,竞合关系颇为微妙。

但眼下,杭甬关系,将迎来重大转变。

试点君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省里就《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召开了专题协调会,准备于近期正式发布。

而这,也是继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聚焦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以及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以后,杭甬一体化发展即将迈出的关键一步。就在今年4月初,在省发改委统筹下,杭州宁波两市还参加了“共融长三角唱好‘双城记’”工作对接会,重点讨论了2021年工作任务清单、“双城记”工作机制等。

从“双星争辉”到“双星联动”,杭甬在下一盘什么棋?争取国家中心城市“入场券”,或是一个重要因素。

试点君翻阅杭州、宁波“十四五”规划意见,两市不约而同提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而对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无论是城市自身能级、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能力,还是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都还有可追赶的目标。区域问题专家指出,两城在发展理念上各有侧重,也存在短板。如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与同类一线或准一线城市相比,制造业相对较弱。宁波有深厚的工业基础,民营企业中有大批隐形冠军,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迭代升级的速度。

宁波市产业融合与杭州市比较(试点报告杭州VS宁波)(2)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汤健凯 摄

那么,杭州与宁波发展各有侧重,两市协作的“支点”究竟在哪儿?

杭甬经济特色和支柱产业差异较大,互补性更强,合作空间广阔。

“齿轮凹凸有致,才能互相咬合,协同发展的基础,正是错位发展。”在参与编制五年行动计划的省发规院专家看来,同样是唱响“双城记”的成都、重庆两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高达0.96,重建分工协作结构任务艰巨。

而杭甬两市,一方面,可以相互借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发展优势,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两地还能协同布局高能级产业平台、科创平台,让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充分流动,赋能智能制造,加速产业二次腾飞。

合作先例“珠玉在前”。试点君了解到,2020年以来,杭州正全力争取成为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城市,而在世界银行的评判体系中,海运、空运、陆运等跨境贸易是否便利,是重要指标。

“杭州最大的短板,就是缺港口。同属浙江、拥有优良海港资源的宁波,成为我们的理想伙伴。”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办政策业务部副部长葛一波介绍,去年12月,围绕“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这一目标,发挥宁波海港、萧山空港两大优势,杭甬共同推出17条举措,包括采用“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全新物流作业模式、设立通关“绿色通道”等。今年2月,杭甬再推第二批25条措施,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此外,萧山机场与宁波机场,还互设了异地货站。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经由宁波舟山港进出的货物数量,已占杭州进出口总额30%以上。

“浙江货浙江走”,走得更快,也更顺畅了。

杭甬之间,企业与市场融通,也在加速。

试点君注意到,目前,阿里、海康、中控等杭州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已在宁波布局,杭汽轮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自主燃机领域开展研发合作,颐高集团在宁波奉化区建设数字经济园区,宁波吉利整车也正与杭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上下游配套协作。

当然,除了携手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深化合作,即将发布的“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也在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科技创新、文旅融合等方面着以较多笔墨。

比如,未来,杭州、宁波将加强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平台协作、项目合作、要素流通,构建创新共同体,将共建“杭甬文旅”品牌,联合推出“高铁 ”系列主题旅游线路和吃、住、行、游、购、娱文旅消费线路地图,以及推动市民卡标准统一和功能互通,实现公共交通、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景区旅游优惠结算、文化体育场所通行等优惠共享。不久后,杭州、宁波市民或许就能过上“双城一卡”生活。

这出“双城记”,会是场好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