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蓝天白云、骄阳似火。

骑行线路:鹿港镇-云林-嘉义-台南-高雄, 骑行里程:203公里。

鹿港镇,这个百年前台湾的第二大城市,清晨,当我推开窗户,展现在眼前的竟是如此普通,以至于不远处的一幢大楼显得那么孤单。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1)

清晨的鹿港镇

在来台之前,我便已对鹿港镇做过一些了解。大致的印象是,历史上,鹿港因为地理位置(台湾中部港阔水深)的原因,曾发展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商业港口城市,鼎盛时期的鹿港,是全岛的第二大城市,与台南、台北并称为“一府二鹿三艋舺”。数百年的繁荣昌盛,成就了鹿港镇深厚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后来也是因为地理位置(水患泛滥、港口泥沙淤积)和战乱影响,加上近代纵贯线铁路未经鹿港,鹿港日渐衰落,但因为没落反而意外地保留了更多的古建筑。

有趣的是,鹿港镇在大陆的闻名,是源于大陆改革开放初期,台湾人民掀起对祖国大陆的寻根热;也因为大陆人民的“推波助澜”,才成就了鹿港镇如今兴旺的旅游业。

鹿港古镇之所以能保存得比较完好,除了近代她的衰落使她避免了“改朝换代”式的拆建翻新外,还得益于鹿港人的守旧情结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强烈意识,正如罗大佑的歌《鹿港小镇》所表达的一样: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 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因为鹿港的这些历史与传说,以及罗大佑的歌曲,让我对鹿港镇满怀期待和好奇,所以把探寻鹿港老街作为此次行程中一个重要内容。

早上六点多钟离开旅馆,沿着迷宫一般的街道,一路找到老街的入口。一名睡眼惺忪的老者见我走近,立刻显得兴奋起来,迎上来自豪而热情地说:“大陆来的吧?我给你当义务向导!”并开始了让我插不上嘴的解说:为什么进口处有这样一面墙,街道的走向之所以有几个九十度的拐弯——古人这样设计很巧妙地化解了台风的力道,等等。遗憾的是我对古建筑的兴趣还只是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上,还没有达到烧脑去研究和记住那么多与自己无关的东西的境界,何况我还要赶路。一番假装听得兴致盎然并连续点头后,我趁他缓过气来吞口水的时候,独自一个人推着车走进老街。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2)

老街入口处的导游牌

此时才七点钟,老街上还没有一名行人,基本每家都还紧闭着大门。这样也好,反正我没有过多的时间一一进门参观,看一看这些非常有中国传统色彩的门脸也是不错的体验。

每一个门脸,似乎都包含着一个典故或一段辉煌的往事;每一家的门框上都有一副经典的春联。据说这些对联是各家专属的,而且每年都贴同一副对联,从不更换;每一幅古朴的木门都传承着岁月的沧桑和历练。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3)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4)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5)

“宝芝林”——貌似一家药铺,不知与黄飞鸿的医馆有没有渊源。

“大观园”——应该与红楼梦没什么关系。

“友鹿轩”——有一个冗长的历史传说。

“天后宫”——是一座颇有规模的妈祖庙,据说位列全台400多座妈祖庙之冠。牌楼外侧立着一块花岗岩石碑,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南靖宫”——其实就是关帝庙,为清乾隆年间福建漳州府南靖商人捐建,庙里供奉着关帝(这里敬称为伏魔大帝)。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6)

南靖宫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7)

三槐挺秀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8)

天后宫

“三槐挺秀”——曾经的大户人家。院墙边露出半边水井,这就是美名远扬的“半边井”。 半边井其实是完整的一口井,只是被一道墙隔成兩半。早期要打一口井非常困难,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市井小民根本无力负担。在墙內的一半,是主人自家使用的,而露在外面的那一半,则是无偿供给没有能力掘井的乡邻和码头上卸货的苦力们取水饮用的,虽然现在井已封,却仍可以让后人看出当年这户人家宅心仁厚的品德。

总之,鹿港老街的古迹和故事不胜枚举,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去深入了解,走马观花后得到的印象是,鹿港镇寺庙密集、古迹众多,老街处处张扬着纯正而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足可印证当年的盛况。

从香客大楼到老街,再从老街到集贸市场,清晨的鹿港镇还没来得及睁开双眼,但古朴的建筑和街道、早起劳作的镇民,让我感觉到无可名状的氛围和情愫,能够悟出这个曾经台湾第二大的城市,为什么现在竟还是这么“普通”的价值,我在想,要是在家乡,怕是早已高楼林立了,难得找到一点城市自己的个性和文化气息。而这里是扑面而来的“小镇味道”,让我心里掠过一丝想停下来小住几日的欲望,不过这仅仅是个幻想而已,因为我要赶路。

出老街后迷了路,得到卖鱼人的热心指点,才上了宽阔的台17线,然后大刀阔斧,一路向南,杀奔高雄而去。

出鹿港镇走了很久才吃到早餐。几天来,从没在餐馆里吃过一顿符合自己口味的饭菜,从此以后只得上7-11快餐店吃快餐,虽有点腻,但总算能吃饱,价格也很公道。

7-11(以下简称711),是遍布全台的一种便利超市,据说其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在台的沃尔玛、家乐福、肯德基等。

今天台湾北部和南部的恒春半岛都在下雨,唯独中部地区骄阳似火、酷热难当,尽管我戴着颜色最深的护目镜,但地面的反光还是刺得泪眼濛胧;记不清沿途买了多少次冷饮,幸亏一路上有槟榔西施和槟榔小屋,还有温馨的711。

从鹿港到高雄,包括在布袋镇迷路的路段,今天总共骑行203公里,整天顶着烈日,跑得非常辛苦,简直是在自虐。 这样疯跑的原因,并不是要挑战极限,也并非是要与谁一决高下,再说,一路见不到一个骑友,整个西线,今天怕是就我一人在骑行,没有对手,与谁一决高下?

之所以如此赶路,是基于这样几个原因:

一、今天的线路基本都远离海岸线,没有多少值得让我驻足观望的风景。

二、天气预报说明天起将有台风来袭,所以今天想赶在台风到来前尽可能多跑一些路程。

三、明天是中秋节,妻儿已从台北坐高铁到达恒春,计划一家人明天在恒春团聚,我把本该明天完成的路程今天就提前多走了66公里,这样明天中午之前就可到达恒春与家人会合一起过中秋节了。

沿途轶事:

一、台湾不仅庙宇修得富丽堂皇,陵墓也建得非常阔气,常常以为是一栋别墅,走近了才发现竟是陵墓,看来“死人跟活人争地”的陋习,在台湾展现得更加淋漓,宝岛寸土寸金,每一座陵墓的位置,都本该应是上佳的良田。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9)

精致的祠堂和阔气的陵墓

二、一路的槟榔屋和槟榔妹,在我焦渴难耐的时候,总能在这里找到清凉。每一个槟榔小屋或亭子,里面除了简单的柜台和橱窗外,一桌一椅一笔记本电脑,似乎是槟榔妹子们的标准配置。下图中的姐妹花槟榔屋,还真是姊妹俩在经营。其中一个正要出门,见我到来,又停下来热情接待,直到我喝完冷饮后离开,她才去启动她的机车。得知我一个人环岛,她赞不绝口。我实在不好意思对着她们拍照,但我单车车把上一直工作的DV还是记录下了她们的倩影。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10)

姐妹花槟榔屋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11)

“叭一下、出来了“——这招呼很亲切又有几分搞笑

三、 “机慢车道”—— 是公路上紧挨着快车道的摩托车和自行车的专用车道,无论多么繁忙,汽车都是不会占用机慢车道的,只是我这个在家乡无拘无束惯了的车手,常常像个无赖一样骑到了快车道上,并且有时实在忍受不了密集的红绿灯,有意或无意地抢先一步,幸运的是,自行车有着很高的地位,即便闯红灯,汽车也很礼貌地让你先行,这反倒让我感到惭愧,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渐渐变得很自觉地遵守交通秩序。

四、路边的一处广场上,正在搞什么聚会演出活动,舞台上一名火辣的比基尼美女,在火辣的音乐伴奏下,正在唱着火辣的歌曲,场景有点像家乡的农家办红白喜事,可是荧屏上“感谢信徒林东”的字样让我一头雾水:宗教-比基尼,怎么会扯到了一块?

傍晚五点多钟到达高雄市区。高雄是的重灾区,所以立刻有一种敬畏和距离感,像是到了“敌占区”,就连问路也是小心翼翼、诚惶诚恐。

做了几个月的功课,还是忽视了搜寻和记录沿途的旅馆,没有料到高雄的旅馆竟是这么难找,傍晚五点半到高雄,到六点半还没找到旅社。眼看天已擦黑,问路边卖水果的摊贩,按他指示的方向,找到一家汽车旅馆,豪华程度是我第一次遇到——希望以后再也不要遇到,,一个人、两层楼、四间房、两台电视、按摩浴池、轻音乐、金色绸缎的超级大床,房费2200台币,这哪是我这类的贱民享受得起的?可是此时实在太困了,根本不想再满街去找,只好豁出去了,大不了回家吃半年的馒头稀饭。

这便是我下榻的汽车旅馆,精致、豪华、温馨、应有尽有,不禁想起凤飞飞的歌曲“夏艳耶耶耶风光多么美,夏艳耶耶耶无限的滋味……”: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12)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13)

记录骑行日记6(一个人的轰轰烈烈)(14)

打开手机QQ,妻子告诉我,他们在恒春也住得很贵,1000台币的房间,条件还不算很好,也难怪,恒春是热点景区,好比海南的三亚,房费可想而知地紧俏。苍天啊,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今天一天仅住宿一项,就剥削了我3200台币,折合人民币600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