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则天倒台之后,李家的天下一复辟,武则天所宠爱的这些词臣,全部被流放了,

今天就给大家赏析的这首流放之子所作的: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题金山寺古诗解析(宋之问渡汉江赏析)(1)

赏析:

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

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

题金山寺古诗解析(宋之问渡汉江赏析)(2)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在这一点上,后来杜甫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担忧家人,至于不敢面对吉凶未卜的“消息”。则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加关注,一起品唐诗聊文化!

题金山寺古诗解析(宋之问渡汉江赏析)(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盛唐下半场:诗歌与兵戈的大时代》现已上架喜马拉雅MF、荔枝FM、蜻蜓FM等平台,如果你也对唐史感兴趣,欢迎前往收听交流!

猜你喜欢:

开工大吉,送你20幅传统好春联,狗年旺,好运多!拿走不谢

《静夜思》不一样的赏析:你不知道诗中的“床”还有这么多戏!

元宵节快到了,狗年精选灯谜集合,全猜出来算我输!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