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家

描绘大美广州

广州一年四季都是花城(文化周刊笔下花城)(1)

广州水上花市(资料图片)

广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古今名人笔下的广州又是怎样的一番大美?

广府这一方热土,为古今中外的作家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生活土壤,历代都有许多名士文人到过这座南国名城,纷纷著书撰文记录他们对广州的观感。

广州一年四季都是花城(文化周刊笔下花城)(2)

在唐代大家张九龄的笔下,“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盛唐时期的广州是雄、壮、开阔,是千家万户生气勃勃。

在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的笔下,广州是“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一片富饶繁华。

无数文人墨客也在广州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故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途经广州,发现广州百姓喝水困难,于是给朋友、在广州任官的王敏仲写信,建议其为广州城百姓引入山泉水。王敏仲不负厚望,很快将工程完成,这项工程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工程。

在现当代作家的笔下,广州更是诗意温暖、花团锦簇,充满了无限生机。

在巴金笔下,广州是温暖的,“那是阳光常照的地方”。

在老舍笔下,广州是诗意的,“院里院外,四季有花,而且是多么出色的花呀”。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广州有美食,广州的颜色则是“深绿和深红”的。

在冰心的笔下,广州是“春深如海”,是“春天的最深处”。

广州“花城”的美名远播也与名家之作有关。广州地处亚热带,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花卉常开,自古就享有花城的美誉。1961年,著名作家秦牧出版散文集的时候,采纳夫人紫风的建议,把描写广州花市的《年宵花市》一文改成《花城》,并作为书名。此书出版后,广州“花城”的雅称更出名了。

广州一年四季都是花城(文化周刊笔下花城)(3)

虎年春节,“读懂广州·文化节刊”推荐古今十大名家书写大美广州的文章,以飨读者。透过这些文章,可以感知广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1

张九龄 《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唐代大家张九龄写了多首关于广州的作品。这首诗写的是广州江边津亭畔的美景。大约是张九龄辞职居家期间与王六(名履震)同游广州时所作。晚风悠悠,云霞移幻,江畔风景优美,诗人与友人沉醉在广州春江的美景中。

张九龄的另一首诗——《送广州周判官》,记录了盛唐时期广州的景观,让一幅幅独特的岭南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

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

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2

苏轼 《发广州》

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

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

蒲涧疏钟外,黄湾落木初。

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

此诗见于《苏轼诗集卷·二十二》,当时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途经广州所作。苏轼身在岭南,远离庙堂,三杯酒下肚,梦中香甜,处处有闲适之心。就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展现的那样,东坡先生保持一贯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同时还表达了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3

杨万里 《二月一日雨寒》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广东任职时,足迹几乎遍及南粤大地,他也把广州的木棉花写入了诗中——

姚黄魏紫向谁赊,

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

满城都是木棉花。

4

张岳 《镇海楼记》

张岳,字维乔,福建惠安人,明代正德年间进士。他所写的《镇海楼记》,是描写镇海楼的著名美文。

他在《镇海楼记》中如此描述镇海楼的历史:城内北偏有山曰越秀,拔地二十余丈。国初天兵南下,列郡既听受约束,守将永嘉朱侯亮祖始作楼五层,以冠山颠,曰“镇海”。楼成而会城之形势益壮。其后楼渐圮,成化中总督都御史襄毅韩公命有司修完之,比烬于火。亟图再作,以费钜力艰,持弗决者累年。嘉靖甲辰,提督尚书蔡公经、巡按御史陈君储秀,折衷群议,出帑金二千三百有奇,以为木石、瓦甓、丹漆,僦佣之费,选用能吏稽董工程,以明年乙巳闰月兴工。既而蔡公去,余来代之,陈君去,御史杨君以诚代之。越又明年丁未正月朔,工告成,规制如旧,而闳伟壮丽视旧有加。

5

屈大均 《广州竹枝词》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岭南文化名人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有“广东徐霞客”之称。屈大均所著的传世之作《广东新语》融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于一体,从广东的气候、地形山貌、湖泊泉池、名胜古迹,到传说神话、民间风俗,再到诗词歌赋、名人书画,乃至油盐酱醋、花鸟鱼虫,包罗万象,被称为“广东百科全书”。

屈大均以诗歌的形式,让岭南美好的风土人情传遍大江南北。他笔下的木棉花是这样的:“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他笔下的荔枝则是“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

而在《广州竹枝词》中,他描写了广州西关的繁华,是目前最早的关于广州十三行的文字记录。

广州一年四季都是花城(文化周刊笔下花城)(4)

木棉花(资料图片)

6

秦牧 《花城》

秦牧是中国著名作家,他写的《花城》让广州“花城”的雅称更广为人知,他如此描写广州的花市——

广州今年最大的花市设在太平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三行”一带,花棚有点像马戏的看棚,一层一层衔接而上。那里各个公社、园艺场、植物园的旗帜飘扬,卖花的汉子们笑着高声报价。

灯色花光,一片锦绣。我约略计算了一下花的种类,今年在一百种上下。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发着香气、轻轻颤动和舒展着叶芽和花瓣的植物中的珍品,你会禁不住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运!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大伙不但欣赏花朵,还欣赏绿叶和鲜果。那像繁星似的金桔、四季桔、吉庆果之类的盆果,更是人们所欢迎的。

……

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我们和这一切古老而又青春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

广州一年四季都是花城(文化周刊笔下花城)(5)

7

老舍 《春来忆广州》

《春来忆广州》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他感慨“交友看花在广州”——

去年春节后,我不是到广州住了一个月吗?哎呀,真是了不起的好地方!人极热情,花似乎也热情!大街小巷,院里墙头,百花齐放,欢迎客人,真是“交友看花在广州”啊!

在广州,对着我的屋门便是一株象牙红,高与楼齐,盛开着一丛丛红艳夺目的花儿,而且经常有些很小的小鸟,钻进那朱红的小“象牙”里,如蜂采蜜。真美!只要一有空儿,我便坐在阶前,看那些花与小鸟。在家里,我也有一棵象牙红,可是高不及三尺,而且是种在盆子里。它入秋即放假休息,入冬便睡大觉,且久久不醒,直到端阳左右,它才开几朵先天不足的小花,绝对没有那种秀气的小鸟作伴!现在,它正在屋角打盹,也许跟我一样,正想念它的故乡广东吧?

……

真羡慕广州的朋友们,院里院外,四季有花,而且是多么出色的花呀!白玉兰高达数丈,干子比我的腰还粗!英雄气概的木棉,昂首天外,开满大红花,何等气势!就连普通的花儿,四季海棠与绣球什么的,也特别壮实,叶茂花繁,花小而气魄不小!看,在冬天,窗外还有结实累累的木瓜呀!真没法儿比!一想起花木,也就更想念朋友们!朋友们,快作几首诗来吧,你们的环境是充满了诗意的呀!

广州一年四季都是花城(文化周刊笔下花城)(6)

海珠桥夜景(资料图片)

8

巴金 《海珠桥》

在漫长的101年人生中,巴金曾经多次来过广州,写下了《广州二月记》《海珠桥》《广州的最后一晚》等作品。

当29岁的巴金第一次望到海珠桥时,这中国都市里“最大的一座”铁桥,刚刚开通3个月,他每天“至少走过海珠桥两次”。1933年5月28日,巴金所乘的省港小火轮驶进了广州。锣鼓喧天,龙船竞渡,这是广州迎接他的场面,他不由得感慨:“广州的确是一个热闹的地方。”

他在《海珠桥》写道——

河南同河北虽然中间只隔了一条珠江,却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从前没有桥的时候,人就靠着篷船和电船往来两岸。如今却有一座大桥把这两个不同的世界连接起来了,这就是新建成的海珠桥。

我在中国都市里见过的铁桥,这算是最大的一座了……

我住在河南的最大建筑物机器总工会的三楼上。一个小房间做了我的寝室。从整夜开着的窗户里,我看见对岸灯烛辉煌的河北夜市和西堤一带的高建筑物。

广州一年四季都是花城(文化周刊笔下花城)(7)

9

冰心 《记广州花市》

冰心书写广州的文章有多篇,其中,《记广州花市》生动地描写了自己逛广州花市的情景与感受——

我们发现那里是花山,也是人海。在鲜花和绿叶堆成的一座座山下,奔流着汹涌的人群,我们走入春天的最深处了。

……

什么桃花、牡丹花、菊花、桂花、水仙花、梅花……这都是我们常见的、平时决不“分庭抗礼”的花朵,今天却都挤在这里的花摊上,争妍斗艳地,显示着她们独特的风姿神韵,来征求爱好者的选评。此外还有许多在北方不常见的如吊钟花、墨兰花,以及我自己从未听过看过的色艳香浓的花朵,如同看到舞台上和文坛上新出现的演员和作家一样,先是突然的惊讶,又继以无边的喜悦!

10

杨朔 《荔枝蜜》

散文名家杨朔的《荔枝蜜》,是书写广州的极有名的散文作品,描写了从化如山水画的景色,也写了荔枝蜜的甜香。

他写道——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色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大。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广州一年四季都是花城(文化周刊笔下花城)(8)

策划:陈伟胜、周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苏俊杰、王燕、高鹤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