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训练日记

我假装成一个拱门练习让孩子钻山洞,他不太配合,一直以为要骑大马,直往背上爬。我压下他的头,他勉强爬两步到我身下跟我面对面。随后我让他哥哥示范钻了一下,他很快就学会了。

幼儿挑战一分钟的夹豆子游戏(一样让孩子玩得有声有色)(1)

在碟子里,混装1小把大红豆和1小把小黑豆,让他捡豆子并进行区分。 捡豆子烦了,我再示范拿矿泉水瓶让他把豆豆一个个往里放。然后盖上盖子扭一扭,用力摇一摇!他听到哗啦哗啦的响很开心。

接尾音游戏基本成习惯了, 比如我拿着海苔说哇这是海?他说该(苔)。 我拿遥控器说这是遥控?他说一(器);好热啊,弟弟去开电风?他说啊(扇); 口渴了,我拿杯子说妈妈喝?他说约(水); 太黑了,弟弟去拉窗?他说烟(帘)

大赛爸爸说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家长做一个动作,而无指令也无示范,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这的确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妈妈试图通过压孩子头,让孩子理解,这种无过程的方式,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直到哥哥的示范,孩子才知道了要干什么,完成了一次有效沟通。

分豆和装豆的游戏,蕴藏着大小和红黑颜色的认知,有利于孩子观察能力的提高;包含着孩子用手捏细小物品和装瓶,有利于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但,在这个过程中,准备的材料有点多,所以孩子出现了烦躁的现象,在装时也是“大把抓”,“碟子倒”,失去了训练的目的。

幼儿挑战一分钟的夹豆子游戏(一样让孩子玩得有声有色)(2)

在接尾音中,妈妈喜欢用实物来引导孩子说,这一点非常好,有利于建立物和音的联系,提高他的语言应用能力,但孩子的发音基本上都不准确,在和其他人相处中,会引起沟通障碍,不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我们建议:

1. 训练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训练中,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以钻山洞游戏为例,因为孩子对骑大马熟悉,所以,妈妈的准备姿势让孩子想到的是骑大马。但这个新游戏的玩法,妈妈既没演示也没说明,自然也不会玩,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让哥哥做示范,指导让孩子去做。

当孩子丧失兴趣时,我们可以加入儿歌,比如《小火车》;也可以加入一些波折,比如《伦敦大桥垮下来》;还可在让与孩子相对的另一侧放他喜欢的玩具或食物,增加爬的兴趣。

2. 游戏材料要适当

孩子做精细动作能力的游戏,坚持的时间很短,所以捡豆豆游戏中,豆豆的数量要稍微少一些,一分钟内捡完一种就可以了;

否则,孩子就会产生畏惧和退缩。为了让孩子能多坚持,家长可以让孩子用捡的豆豆排列图形或粘图画或者喂鸡,这样孩子会有成就感,同时也是训练的继续。

在豆豆入瓶中,家长可以把瓶装扮成小动物,家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让孩子一粒粒喂给小动物,增加游戏的趣味。

3. 引导孩子正确发音

幼儿挑战一分钟的夹豆子游戏(一样让孩子玩得有声有色)(3)

在接尾音中,孩子的发音不正确,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纠正,比如当他说“烟”时,我们可以说,“嗯,是窗帘”;另外,家长要把孩子不准确的发音收录起来,在发音训练中去重点学习,逐渐让他发出正确的发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