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你们很少吵架,但这并不是因为你们之间没有矛盾,而是每次遇到问题,无论你说了多少话,他就是沉默应对。不管你如何要求他开口,希望他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依然只会沉默。慢慢地,你觉得自己越来越生气,他竟然连吵架都不愿意和你吵。

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你的心理学定律(你倒是说句话啊)(1)

沉默,可能真的是人类的互动方式中最令人费解,也最容易让人误解的一种。这样的沉默在亲密关系中,可能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令人抓狂的。

为什么你越激动,他越沉默?沉默背后是什么心理?

沉默,有时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策略,有时也可能是一种被动启用的防御机制。

第一种心理:用沉默来攻击。

故意沉默相待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操控方法,也是一种被动型攻击的形式。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沉默是一种对对方的惩罚。当沉默被用作一种策略时,他们的沉默有明确的目的——获取权力、表达愤怒、引起关注,他们也清楚自己这样做的后果——包括对对方造成伤害。

在对方急切想要沟通的时刻,保持沉默的那一方,与情绪激动的一方相比,通常是处于权力上风的。至少在那一次特定的沟通中是如此。比起对方,他们掌握着更多的信息量,感受到更多的确定性。他们基本清楚对方现在的感受如何,想要什么,以及期望自己作出怎样的反应,而他们手中握着是否予以回应的权力。

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你的心理学定律(你倒是说句话啊)(2)

此时,沉默是他们刻意给对方制造的不确定感,让对方止不住地猜想自己真实的心情。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第二种心理:沉默是保护的本能反应

有的时候,在特定的沟通情境中保持沉默,也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对关系和对方的保护的本能反应。当沉默作为防御机制时,通常有三种情况:

1. 一种无助的表现

话还没有说出口之前,沉默者就已经抢先预设对方不会听、不会理解自己,觉得自己说的没有意义。这种对沟通结果的悲观预期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过去负面的沟通经验有关系。

2. 因为对情绪的焦虑进入了僵死状态

会遭遇沉默不语的,往往是会让人感到一定压力的场景。比如谈论严肃的话题,或是对话的另一方情绪十分激动。

有研究者指出,人在面对压力情景时,除了“战或逃”,还会出现一种叫“僵死”的反应。

在僵死状态下,人们的血压下降,行动与声音都被抑制,看上去可能如同昏死一般。这是最难以控制的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中,沉默者可能真的由于过度紧张和焦虑,而“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任何话来”。比如,有些人在演讲时由于过度紧张,就可能会出现僵死的状态,说不出一个字。

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你的心理学定律(你倒是说句话啊)(3)

3.避免争吵

还有的人沉默是因为害怕与人争吵。部分人对沟通抱有的一个误区是:争吵才是最糟糕的情况。而只要自己保持沉默,双方就“至少没有吵起来”。即使对方因为自己的沉默丧气离开,也会比吵起来要好。如果抱有这种想法,他们会觉得沉默是一个还不错的计策,至少能让对方先“冷静下来”。

可事实上,永远“吵不起来”就意味着不会有直面问题的沟通,那么,两个人关系中的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咄咄逼人的一方,面对沉默的伴侣时会备受煎熬,不断猜测对方的想法和心情,却永远得不到确认,从而变得更急躁。而沉默的一方面对这样的伴侣,紧张、焦虑、恐惧也会让他们更加退缩、沉默。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要怎么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呢?

如果你的伴侣是沉默的一方:

1.学会控制你自己,学着后退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要在两个人的沟通又疑似出现了这个模式时意识到它,并控制自己。

当对方以沉默应对时,你的情绪会本能地推动着你去进一步的、以更激烈的形式提出要求,更加咄咄逼人,但这时你的要求可能也已经逐渐脱离了沟通的目的,变成了你情绪的发泄。而你清楚的,接下来等待你的只会是更漫长的沉默。

你要意识到,不论对方究竟是出于对你的攻击,还是对自己的保护,他在此刻的情绪主要就是两种:愤怒和恐惧,而它们也正是他想要退缩的主要原因。但你要求的姿态本身就会加重对方的愤怒和恐惧,因此它只会起到反作用。

那么,当对方开始退缩时,你能够做些什么呢?答案是,你也应该后退一步。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沟通的模式,重构沟通的可能。你的退缩本质上是在移除他的压力源。

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你的心理学定律(你倒是说句话啊)(4)

2.抚慰对方的情绪

如果你确定你的目的真的是沟通,而不是情绪的宣泄的话,你应该做的第二件事,是去抚慰对方的情绪。这是因为,敏感的沉默者其实能够意识得到你是真的想要抚慰他,还是仅仅想要“骗”他说话。而后者同样只会带来反效果。

3.这是“我们”的沟通

接着,你需要做的是认真地重申自己沟通的目的。并注意在和对方重申时,更多地使用“我们”,而不是“我”和“你”,时刻提醒他和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你们是一个共同体,这场沟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你们两个更好。

4.利用非语言的表达

另外,在这整个过程中,非语言的表达是特别重要的——你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都可以为沟通的顺利进行助力。因为对于退缩者而言,他们对这些非语言信号的警惕性可能不如语言那么高,从这些方面入手,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是更能被他们所接受的。

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你的心理学定律(你倒是说句话啊)(5)

爱的怀抱

如果你是沉默的一方:

1.学会使用非语言表达

作为沉默者,且你的动机不是想要攻击对方的话,你同样可以练习用非语言,表达代替语言的表达。即使你是因为过度焦虑和紧张陷入“僵死”状态,给予对方非语言的回应也是更有可能做到的。仅仅是刻意地更靠近一些,都可以传递出很多积极的信息。

2.记录自己内心的话

深知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就说不出话的沉默者,还可以给自己准备一套“不说话的词典”。你可以记录下自己在那些只能沉默的时刻内心所想的话,把它们记在一个本子上,从很简单的“我现在很难过”,很真诚的“我真的很想回应你,但我这个时候也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再到很具体、很详细的内容。当你不知道怎么开口时,便可以打开你的词典。

不论你是哪一方,希望你都能够在一些时刻,为了两个人共同的“舒服”,忍受一点自己的“不舒服”,也在一些时刻,学着把“我们”放在“我”之前。

你或者你的伴侣在吵架时会不说话吗? 单选

0人 0%

0人 0%

不会

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